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山路梅花

标题包含
和山路梅花
传闻山下数枝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方归路参差见,更托严风次第催。 莫作寻常花卉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据说山脚下有几株梅花,让人忍不住停车欣赏。 试着去林梢亲手摘下,便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哪里是曲折的归路?透过寒风就可以感知到。 别把它们当作普通的花卉看待,它们来自遥远的江南,消息要隔年才回来。
去完善
释义
《和山路梅花》注释如下: 1. 传闻:根据传说或者他人转述得知的情况。 2. 不免:不可避免地;不能不。 3. 车帷:车上的帷幕,此处可理解为车内。 4. 试向:试着朝向,尝试着。 5. 林梢:树林的枝头。 6. 参差:形容事物高低不平、错落有致。 7. 严风:猛烈的风。 8. 次第:依次,按照顺序。 9. 寻常:平常,普通。 10. 江南: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等地。 11. 音信:消息,信息。 12. 隔年回:间隔一年才能回来。
去完善
赏析
《和山路梅花》描绘了梅花的风貌与春天的气息。诗人冯山借梅花表达了生命中的惊喜与期待。梅花通常位于高山、幽谷等远离尘世的地方,而诗人却在山间邂逅了它。这种意外之喜如同车帷的打开,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诗人以“试向林梢亲手折”的动作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这个动作既体现了对梅花的珍惜,又表现了早春将至的迹象。梅花盛开于春天之初,是万物复苏的象征,因此它被称为“春的使者”。诗人通过这一形象的描述,赞美了梅花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全诗中,诗人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何处归路参差见,更托严风次第催”两句,通过对比不同的地域、天气和风物,使读者感受到梅花的高雅气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同时,诗句中的“严风”也隐含着诗人对寒冬终将离去的信心,以及对温暖的春天的渴望。 结尾两句则是对梅花的进一步赞美。诗人提醒读者,不要将梅花视为普通的花卉,因为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抵抗恶劣的环境,而且花期较长。诗人借此寓意人们应该像梅花一样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困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总的来说,《和山路梅花》这首诗充分展示了梅花的风采,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山路梅花》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年至1127年的北宋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冯山正值壮年,他的人生阅历丰富,对自然景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感悟力。在这段时间里,冯山曾担任地方官员,巡视各地的山水风光,对于梅花的形态和风骨有着深入的理解。 此外,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崇尚梅花的精神,视梅花为高洁傲骨的象征,诗人们常常以梅花为题进行创作,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因此,冯山在这首《和山路梅花》中也表达了他对梅花精神的敬仰和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