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宋构成之运判赴阙

标题包含
送宋构成之运判赴阙
曾留先帝紫宸班,高议雍容数刻间。 使节光华金口赐,乡枌歌舞绣衣还。 鑪锤应手皆良法,斤斧投虚輙大奸。 坐席贤劳殊未暖,归轺严召遽难攀。 豪曹自是青云器,骐骥应无白日闲。 苏孺故人聊养拙,君公行部每开颜。 新知邂逅情犹在,远别逡巡涕欲潸。 人事去来宁可问,试看庄叟道中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冯山,字允升,号双溪,南宋末年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文人,以诗名世,与陆游、杨万里等大家齐名。 冯山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擅诗词歌赋。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曾为皇帝身边的顾问,高贵地参与讨论的时刻。 受到皇帝的重视和认可,回乡时身着华服。 教导有方,得到人们的尊敬,有时候却感到疲惫。 急召返回朝廷,豪华的车队引人注目。 才华横溢的人注定会取得成功,英勇的马儿不会被埋没。 朋友之间的交流舒适愉快,与领导相处也很轻松。 虽然刚认识不久,但我们感情深厚;分别时的眼泪难以掩饰。 生活中的聚散离合自然存在,试着看看庄子所说的道理吧。
去完善
释义
1. 紫宸:皇宫的紫微垣,此处指皇帝。 2. 高议:高尚的议论或主张。 3. 雍容:从容大方,不慌不忙。 4. 使节:古代出使的人,这里指运判官职。 5. 金口赐:受皇帝的恩赐。 6. 炉锤:比喻对人的才干品德进行锻炼和磨砺。 7. 斤斧投虚:奸佞小人试图制造混乱。 8. 豪曹:汉代郡守佐吏名,此处指成运判官职。 9. 骐骥:千里马,这里指人才。 10. 苏孺:对朋友称呼亲切的称谓,与“苏友”类似。 11. 新知邂逅:与新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12. 逡巡:徘徊不前,犹豫不决。 13. 潸:流泪的样子。 14. 庄叟:庄子,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这里借指养生之道。 15. 道中环:指道家所说的循环往复的道理。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冯山为宋构之的离去而作。诗句中透露出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朋友的高度赞扬和美好祝愿。 首先,诗歌的前两句以回忆的方式描绘了宋构之曾经的辉煌时光,他曾在皇帝的朝堂上留下足迹,在“高议雍容”的短暂时刻表现出了自己的风采。这样的描述使得宋构之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第三、四句则描述了宋构之的使节身份,他的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赐封,当他回到家乡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赞美。这表明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崇高,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第五、六句则赞美了宋构之的能力和品行,他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对于一些不良现象也毫不留情地进行打击。这些都显示出他高尚的品质和杰出的才干。 第七、八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宋构之离去的惋惜和不舍,虽然他的职位尚不稳定,但已经被紧急召回。这意味着他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这也反映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担忧。 第九、十句则表达了对宋构之的美好祝愿,他认为宋构之是一位难得的英才,必将大展宏图,成为国家栋梁。同时,也希望他们之间的友谊能够长久,无论在何处都能保持亲切友好的关系。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尽管人生的聚散离合无法避免,但我们仍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朋友会有美好的未来。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宋构成之运判赴阙》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创作于公元986年,此时正值北宋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 冯山(约959-1034年)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年轻时博学多才,深受皇帝和朝廷的器重。然而,他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曾三次被贬谪。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关心民生,积极建言献策。在人生低谷时,他选择以诗歌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在这首《送宋构成之运判赴阙》中,冯山通过描绘友人的离去,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期人们对于仕途生涯的追求和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在送别之际,冯山鼓励友人勇攀高峰,为国家尽忠效力,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宽广的胸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