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
半夏劳奔走,当归计未成。
向乌头雪白,虽远志澄清。
白屋游偏早,青云梦数惊。
预知皆系命,无患可伤生。
泉水怀乡国,灵仙得古城。
萎蕤差病力,安息媿民情。
兰草园池静,槐花道路平。
野翁宜散诞,故纸任纵横。
问话思黄叶,论文忆长卿。
余粮添瓮盎,乱髪散簪缨。
紫蒨江山秀,婆娑桂柏荣。
枫香余雨气,桐叶变秋声。
险语尝钩吻,昏瞳屡决明。
鸬鹚闲自酌,琥珀向谁倾。
莨宕官资浅,螵蟏活计轻。
每将苏子校,多谢使君名。
满把黄金屑,知音白玉英。
青箱空聚古,败将敢论兵。
苦练诗方就,旁通笔未精。
前贤如及已,海藻愿题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载辛勤奔波,回乡之计尚未达成。
仰望那乌黑的头,纯洁的心灵在远方逐渐清晰。
住在这简陋的房子里,独自在青云间做梦,时而心惊胆颤。
深知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无需过多担忧生活琐事。
怀念家乡的泉水,期待着与神仙共同欣赏这座古老的城。
休息时时常感到些许虚弱,但依然感谢人们的深情厚谊。
享受着这宁静的园池,幽静的槐花道路,让人心情愉悦。
农夫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老旧的书卷也能随意翻阅。
谈论着古人的智慧,回味着那些美好的时光。
储存的粮食已满缸,头发也凌乱不堪。
紫色的河山如此秀美,婆娑的桂树、柏树更是繁荣昌盛。
枫树的香气依旧弥漫在空中,桐叶沙沙地诉说着秋天的来临。
话语中透露出一些凶险之意,眼睛却常常迷迷糊糊的。
闲暇之余,鸬鹚独自斟酌美酒,琥珀酒却被冷落在一旁。
官场中的地位微薄,生活中的财产也不多。
常常将自己比作苏东坡,心中感激那位尊敬的先生。
把金色的稻谷握在手中,寻找能够赏识自己的人。
虽然丰富的学识未能得到发挥,但这正是磨练的机会。
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如前人一样的智者,用海藻记录下人生的点点滴滴。
去完善
释义
1. 半夏:植物名,常用于治疗咳嗽,劳奔走表示经常在外奔波。
2. 当归:草本植物,根部供药用,有补血调经之效。此处指回家。
3. 乌头:药材名称,白色为佳。
4. 远志:中药材,可用于定心益智。
5. 白屋:代指贫苦人家。
6. 青云:借指登天之路或高官显位。
7. 城国:即城市。
8. 灵仙:指美丽的仙子。
9. 萎蕤:草本植物,可作药用。
10. 安息:地区名,现称伊朗。
11. 兰草:香草,寓意品行高洁。
12. 槐花:指木材的香气,喻文采高雅。
13. 野翁:山野之人。
14. 故纸:指古籍,喻博览群书。
15. 黄叶:秋天枯黄的树叶。
16. 长卿:西汉文人司马相如的字。
17. 余粮:剩余的食物。
18. 紫蒨:紫色茜草根,可染红布。
19. 婆娑:形容草木茂盛。
20. 枫香:枫树种子香气扑鼻。
21. 桐叶:指桐树叶子,凋落时发出秋声。
22. 钩吻:有毒植物,俗称断肠草。
23. 昏瞳:视觉模糊的眼睛。
24. 鸬鹚:捕鱼的水鸟。
25. 琥珀:珍贵宝石,透明如冰,色泽金黄。
26. 莨宕:草药名,具清热解毒功效。
27. 螵蟏:蜘蛛的一种,用以比喻细小琐碎的事务。
28. 苏子:指苏轼,宋朝文学家。
29. 白玉英:珍贵的玉石。
30. 青箱:青色竹箱,古代藏书之处。
31. 海藻:海洋植物,含有丰富矿物质。
32. 练诗:反复推敲诗句以使其更加完美。
去完善
赏析
《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是宋代诗人冯山的一首以药名为主题的诗歌,通过对各种中草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首联“半夏劳奔走,当归计未成”,以半夏和当归两种草药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但愿望尚未实现的无奈之情。
颔联“向乌头雪白,虽远志澄清”,描述了乌头和远志这两种草药的特点,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有坚定的志向和高洁的品质。
颈联“白屋游偏早,青云梦数惊”,通过白屋和青云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早年曾梦想出人头地,但最终未能如愿的遗憾。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继续以药名为引,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对朋友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尾联“每将苏子校,多谢使君名”,点明了诗的主题,即与友人分享生活的心得,同时也感谢友人的关心和帮助。
整首诗以药名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友情、理想的深深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980年至1037年之间,也就是宋真宗和宋仁宗时期。
在这个时期,冯山的个人生活经历了许多波折。他年轻时曾科举落第,后来得到了一位朝廷官员的推荐,才得以进入仕途。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冯山生活的时代,宋朝正处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期。一方面,北宋王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实力逐渐强大,经济、文化繁荣;另一方面,土地兼并问题严重,官僚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民间疾苦重重。这些时代背景为冯山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
在《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这首诗歌中,冯山通过对药材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李献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中民生疾苦的关切。这首诗既展现了冯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表现了他关注社会现实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