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仙女乘坐凤凰已经升天,只在鼎湖边的仁爱神庙里留下空白。在凉爽的夜晚和秋天的中期,望着那金色的波浪照耀着一片片稻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瑶台寺:位于陕西省长安县西南的朱雀门外。
2. 嬴女:这里指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公主,据说她后来成为了天上的仙女。
3. 乘鸾:乘坐凤凰,这里指成为神仙。
4. 仁祠:这里指祭祀仁爱的祠堂。
5. 鼎湖:古代传说中的地名,相传为黄帝升天的地方。
6. 金波:形容月光如水波般荡漾。
7. 粉田:稻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十五日夜晚,诗人权德舆在瑶台寺赏月时所见的景色。诗句中的“嬴女乘鸾已上天”形容月亮已经升到了高空,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嬴女和鸾鸟来比喻月亮的皎洁明亮。接下来,诗人提到“仁祠空在鼎湖边”,意为瑶台寺就位于鼎湖旁边,但此刻寺内却空无一人,显得更加宁静。
诗的后两句“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寺中对月的情景。在这清凉的秋夜,诗人放眼望去,只见明亮的月光洒在田野上,呈现出一片金色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赏月时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古人对神秘宇宙的向往与敬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是唐代诗人权德舆在中秋月圆之夜创作的诗歌。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827年,即唐文宗太和元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衰退,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在这个特殊时期,权德舆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的政治生涯颇为坎坷。他曾担任过尚书右仆射、户部侍郎等重要职务,却因政见不合而多次遭到贬谪。在他的生活中,他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但这种情感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这首诗描述了中秋之夜,诗人独自在瑶台寺赏月时的情景。诗中的“云卷雨疏天似水”描绘了明月高悬、夜空如洗的美景;“禅窗寂历尘心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寂静和对禅意的追求。在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