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九后菊

标题包含
重九后菊
寂寞东篱几夕霜,不堪憔悴逐炎凉。 谁知璞玉浑金态,尽作红尘紫陌粧。 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应付与梅香。 来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廖行之(1051年-1128年),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西崇仁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 廖行之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放弃科举之路,...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孤单地在东边篱笆下度过了几夜的寒冷霜露,无法忍受这份憔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起伏。 谁知道,这就像是未经琢磨的宝石和没有打磨过的金子一样质朴无华,却全都化作了那繁华世界里的装饰品。 虽然几经磨难,但仍然能保持甜美的味道,就像重新赋予生命的梅花香气一般。 明年请不要在深秋之后凋零,让我们一起趁着登高的时候共饮美酒。
去完善
释义
1. 东篱:古代诗人以“东篱”为菊花代名词,此处借指菊花的种植之地。 2. 璞玉浑金:形容未雕琢的玉石和未经过冶炼的黄金,喻指天然本色的品质。这里用来赞美菊花自然质朴的状态。 3. 紫陌:指京城郊外的道路,此处以红尘紫陌妆来形容菊花的装扮。 4. 流液:指菊花的花蜜,古人认为菊花的蜜具有甘甜的味道。 5. 返魂:意指菊花能够散发出梅花的香气。 6. 秋深:深秋时节。 7. 好趁登高入酒觞:趁着重阳节登高饮酒,欣赏菊花。
去完善
赏析
《重九后菊》是一首描绘菊花气质、赞美菊花品质的诗词。开头两句“寂寞东篱几夕霜,不堪憔悴逐炎凉”描述了菊花的生长环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璞玉浑金”的比喻来赞扬菊花天然的美丽和纯洁的品质,同时也用“红尘紫陌粧”来形容菊花在人间的美丽。接下来的两句“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应付与梅香”则进一步强调了菊花的内在品质,即它的甘甜和梅香的余韵。最后两句“来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觞”则是诗人对菊花的期待,希望菊花能够在下一个秋天再次绽放,陪伴人们度过美好的时光。全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九后菊》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一首描绘菊花的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间,诗人廖行之正值壮年,他曾任地方官吏,后因战乱而辞官回乡。 在这个时代,南宋与金朝长期对峙,双方战争频繁。由于战火不断,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廖行之在目睹了战乱的惨状后,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重大。因此,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透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在《重九后菊》这首小诗中,廖行之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乱中依然坚韧不屈的人民的赞美。他用菊花来形容那些在战乱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寓意着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够坚守信仰,勇往直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