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之侄谒留守别先生
不待吹嘘送上天,凌云意气自飘然。
长江秋色将征旆,半夜霜威袭客毡。
淝水功名须尔力,斜川风月了吾年。
师门念旧如相问,为道衰颓怕着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必等待夸张的宣传炒作,凌云壮志自然能感染人心。
长江边的秋天景色伴随我出征,深夜的寒冷侵袭我的帐篷。
淝水的胜利离不开你的努力,在斜川欣赏美景抚慰我内心的流年。
如果老师关心怀旧,请替我传达我目前的状况,我的衰弱无法承受更多的鞭策。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范之侄:范仲淹的侄子范纯仁,字彝叟,因谥号文肃,世称范文肃公。他曾在江宁府担任幕僚,是陶梦桂的朋友。
2. 留守:指宋代江宁府的知府叶清臣,他是范纯仁的上级。
3. 别先生:即陶梦桂本人,此处是谦虚地称自己的老师身份。
4. 不待吹嘘送上天:比喻范纯仁才华横溢,无需他人吹嘘便已名声远播。吹嘘,吹捧的意思。
5. 凌云意气自飘然:形容范纯仁有凌云壮志,豪气冲天。
6. 长江秋色将征旆:描绘出秋天的长江景色,暗示范纯仁即将踏上征途。
7. 半夜霜威袭客毡:描述夜半时分,寒气袭人,以毡保暖的场景。
8. 淝水功名须尔力:借用东晋谢玄在淝水之战的典故,勉励范纯仁像谢玄一样建功立业。
9. 斜川风月了吾年:表达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平静的生活中度过余生。斜川,陶梦桂隐居于世的乡村田园。
10. 师门念旧如相问:表示诗人的老朋友可能会向自己询问范纯仁的情况。
11. 为道衰颓怕着鞭:意为自己现在身体衰弱,害怕听到别人催促自己努力的消息。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送范之侄谒留守别先生》中,诗人陶梦桂以饱满的热情和对范之侄的期许表达了自己对于诗词的独特见解。他首先描述了范之侄的凌云之气和向上的斗志,就如同秋风中的征旆,不受外界的影响而坚定地向上。然后他提到半夜的霜威虽然猛烈,却并不能打击到这位有志青年的热情。紧接着,他以“淝水功名”作喻,勉励范之侄要有建功立业的能力与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满足与平和。最后,他表示如果有人问起他的情况,要告诉他人,自己已不再年轻,不再适应那些激烈的生活节奏,但是对于曾经的师生情谊仍旧感怀至深。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激情与期望,展现了诗人陶梦桂对于范之侄的关爱与支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范之侄谒留守别先生》是南宋诗人陶梦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这是南宋建立后的一段时期,战争频发,民生疾苦。
在这个时期,陶梦桂作为一个读书人,他的生活并不平静。他早年曾入仕,后因战乱隐居乡里。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与友人范之侄的别离更显沉重。
这首诗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家国情怀。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战事不断,民众生活困苦,这使得许多文人墨客走上了隐逸的道路,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思念。陶梦桂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体现了文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