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离别的思绪无尽绵延,时光却慢悠悠;静谧无人的庭院里,柳树低垂着身姿。
夕阳西下时,长亭旁传来燕子的话语;略带寒冷的小雨洒落在这个麦收的季节。
去完善
释义
《夏日》:该诗是一首描绘夏天景象的诗歌。
1. 离心杳杳:表示诗人离群索居,心中悠远的思绪。
2. 思迟迟:指忧愁的心情难以排解。
3. 深院:幽深的院落。
4. 柳自垂:形容柳枝低垂的样子。
5.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通常用来形容一天结束之时。
6. 长廊:指长长的走廊或者回廊。
7. 闻燕语:听到燕子在说话。
8. 轻寒微雨:轻微寒冷的小雨。
9. 麦秋时:收割麦子的时候,这里借指夏天。
去完善
赏析
《夏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夏日景象。首句“离心杳杳思迟迟”,通过“心杳杳”“思迟迟”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这种情感在第二句“深院无人柳自垂”中得到进一步体现,深院无人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句“日暮长廊闻燕语”,描绘了傍晚时分,燕子在长廊上低语的场景。这一句将读者的注意力从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向了外部环境,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缓解。最后一句“轻寒微雨麦秋时”,通过对轻寒、微雨、麦秋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清新宜人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院、燕语、微雨等元素,展现了夏日宁静的氛围和诗人内心的孤独,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夏日》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寇准的一首描绘夏季景色的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4年,即北宋至道二年。在这之前,寇准因直言敢谏,遭排挤,被贬到青州做知州。尽管如此,寇准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和昂扬的斗志,在公务之余,他寄情于山水,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如这首《夏日》。
此时正值北宋中期,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然而,朝政却陷入党争,尤其是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寇准虽属保守派,但他主张务实,力主抗辽,对国家和民族利益表现出极大的责任感。在这种背景下,寇准借山水景色,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反映了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