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适意

标题包含
适意
不效痴禅误此身,安居随分乐天真。 闲寻草药防医病,广施仙方为济人。 学道未逢师诀窍,收心且养自精神。 修持要到无空地,扫却从前碍眼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要效仿痴迷于禅宗而耽误了自己的生活,顺其自然地享受生活就好。闲暇时寻找草药来预防疾病,广泛地将神仙妙方传给需要的人。学习道法的过程中还没有遇到高人的点拨,那就静下心来修养自己的精神吧。修炼要达到一种心无挂碍的境界,摆脱过去那些困扰你的烦恼和杂念。
去完善
释义
1. 适意:指生活舒适,合乎心意。在这里是指诗人追求安逸的生活状态。 2. 贝守一:诗人的名字,具体生平不详。 3. 不效痴禅误此身:表示不模仿那些痴迷于禅宗佛教的人,以免浪费自己的生命。痴禅,指过于沉迷于禅宗佛教修行。 4. 安居随分乐天真:安居家乡,顺其自然地享受生活中的快乐。随分,顺其自然;天真,自然的快乐。 5. 闲寻草药防医病:闲暇时寻找草药来预防疾病。草药,草本植物,可入药;防医病,预防疾病。 6. 广施仙方为济人:广泛传播神仙的药方来救助人们。广施,广泛传播;仙方,神仙的药方;济人,救助人们。 7. 学道未逢师诀窍:学习道家的学问,但没有遇到师父传授的秘诀。学道,学习道家的学问;未逢,没有遇到;师诀窍,师父传授的秘诀。 8. 收心且养自精神:收敛心神,修养自己的精神境界。收心,收敛心神;且,连词,表让步;养,培养;自精神,自己的精神境界。 9. 修持要到无空地:修炼身心要达到毫无杂念的境界。修持,修炼身心;要到,达到;无空地,毫无杂念的境界。 10. 扫却从前碍眼尘:扫除过去阻碍视线的尘埃。扫却,扫除;从前,过去;碍眼尘,比喻阻碍视线的尘埃。
去完善
赏析
《适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贝守一在这里表明了不与痴禅同流合污,而选择安居随分、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在诗中,他以草药防医病和广施仙方济人为喻,描绘了一个关注民生、乐于助人的形象。同时,他勤学道法,希望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但仍未遇到名师指教,于是选择收敛心性,修养自己的精神。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修炼的执着,即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扫除一切阻碍视线的尘埃,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适意》是南宋时期诗人贝守一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隐居于山林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贝守一在南宋时期,面临着战乱和朝廷腐败的社会现实,他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下了许多描绘田园生活的诗篇,如《适意》等,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