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
高车驷马谩相夸,竹榻蒲团属自家。
困睡饥餐何所有,一溪明月照梅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驾驶豪车驰骋空自炫耀,唯有竹床与蒲团真正属于我。
疲倦时睡意袭来,饥饿时品尝美食,这些都是我所能拥有的。在一湾溪水的映照下,明亮的月光和盛开的梅花相映成趣。
去完善
释义
1. 高车驷马:意指华贵的马车。其中,“高车”是对马的赞美,“驷马”表示四匹马拉的车子。这两者都是古代贵族的象征。
2. 竹榻蒲团:指简朴的家居用品。其中,“竹榻”是竹子制成的床铺,“蒲团”是用蒲草编织的坐垫。
3. 属自家:属于自己所有,即指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
4. 困睡饥餐:描述日常生活状态。其中,“困睡”是指疲劳时休息,“饥餐”是指饿了就吃饭。
5. 一溪明月照梅花:描绘一幅美丽的景象。其中,“一溪”指一条小溪,“明月”指明亮的月光,“梅花”是一种具有诗意的植物,常用来象征春天和高雅的品质。
去完善
赏析
《绝句》是南宋诗人贝守一的传世之作。全诗仅四句,却生动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首句“高车驷马谩相夸”,通过对比贫富差异,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蔑视。次句“竹榻蒲团属自家”,则以简朴的生活设施衬托出诗人崇尚自然、恬淡的心境。第三句“困睡饥餐何所有”,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态度。最后一句“一溪明月照梅花”,以优美的景色收尾,将整个画面渲染得如诗如画。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绝句》是清朝诗人贝守一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1789年,正值清朝乾隆时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
贝守一在此时期经历过科举考试失败,但他并未气馁,仍然坚持读书、写作,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他在这首诗中写道:“江山入梦里,烟雨笼青楼”,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向往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此外,他还通过“花落燕归去,人去月如钩”等诗句,传达了他对个人命运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这一时期,清朝已经进入鼎盛阶段,文化事业也十分繁荣。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个时期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贝守一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位失意文人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