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晋祠鱼池

标题包含
晋祠鱼池
女郎祠下池,清莹薄山脚。 游鳞明鉴中,素恃神可托。 群嬉不畏人,似得天真乐。 祠者常见怜,投食任争绰。 且疑神佑之,纵嚵安敢摸。 达者时公攘,羹鲙陷烹斫。 神乎所保扶,未免挫阴恶。 何如致君人,其道本宏博。 天下日唐虞,声教尽薰灼。 推此及微类,鱼鳖得咸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韩琦(1008年-1075年),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安阳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韩琦出身名门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韩琦中进士,步入仕途。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美女池边的庙宇下,清澈的水泛着浅浅的光芒。 鱼儿在透明的水中游动,它们依赖于神的庇护。 它们不惧怕人类,好像享受着自然的乐趣。 庙里的人常常同情它们,丢食物让它们争抢。 有人认为这是神的庇佑,即使贪吃也不敢亵渎。 通达之人会时常分享,将鱼虾作为佳肴。 但神的保护也并非万能,有时候也无法抵抗阴暗的邪恶。 然而对于治理国家的人而言,他们的职责更广泛深远。 全世界每天都在向往唐朝和虞朝,教育和文化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 推广这样的理念到每个微小的事物上,包括这些鱼儿都能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去完善
释义
1.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这里是中国古代名臣赵武的祠堂,也叫“赵氏孤儿”的纪念地。 2. 女郎祠:即赵武之女赵氏女的祠庙,也称赵氏姑祠。 3. 清莹:清澈明亮。 4. 薄山脚:靠近山的脚下。 5. 游鳞:指游动的鱼儿。 6. 素恃:平时依靠。 7. 神可托:指相信有神灵庇护。 8. 天真乐:自然纯真的快乐。 9. 祠者:指祭拜的人。 10. 争绰:争着取食。 11. 达者:指达到某种境界的人,这里指垂钓的人。 12. 时公攘:意指钓鱼者在适时的时机拿着鱼竿去争取。 13. 羹鲙陷烹斫:指烹饪鱼。 14. 阴恶:阴暗恶毒的事情。 15. 致君人:指辅佐君主的人。 16. 唐虞:古帝尧的称号,这里借指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17. 声教:声望和教诲。 18. 薰灼:熏陶和照耀。 19. 微类:指小动物。 20. 鱼鳖得咸若:指连鱼鳖都能得到满足。
去完善
赏析
《晋祠鱼池》是北宋诗人韩琦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首联“女郎祠下池,清莹薄山脚”描述了诗人在游览晋祠时的所见:清澈的鱼池位于女郎祠之下,靠近山脚,呈现出一派宁静、优美的景色。颔联“游鳞明鉴中,素恃神可托”,通过对游鱼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存在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思考。鱼儿在明镜般的池水中自由嬉戏,诗人认为它们把神灵作为依靠,生活得无忧无虑。 颈联“群嬉不畏人,似得天真乐”,通过描绘鱼儿在人面前毫不畏惧,欢快游玩的场景,传达了大自然中的生命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快乐的本能。同时,这一联也暗含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某种期许,希望人们也能像鱼儿一样享受生活的乐趣,与自然和谐共处。 接下来的“祠者常见怜,投食任争绰”和“且疑神佑之,纵嚵安敢摸”,描述了祭祀者在池边投放食物供鱼儿享用的情景。诗人认为这既是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也是神灵对鱼儿的庇佑。这种庇佑使得鱼儿能够在人类面前安然无恙地觅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达者时公攘,羹鲙陷烹斫。神乎所保扶,未免挫阴恶”,这一联则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认为社会上有些人利用权势谋取利益,这种贪念不仅违背了神灵的意愿,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他呼吁人们应该以正义为准则,坚守道德底线,以免受到神的惩罚。 尾联“何如致君人,其道本宏博。天下日唐虞,声教尽薰灼。推此及微类,鱼鳖得咸若”,则是诗人对政治理想的表达。他希望统治者能够像古代圣贤唐尧和虞舜那样,治理国家,使国泰民安。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只有当整个社会都充满仁爱与公正,才能使包括鱼儿在内的所有生灵都能生活得安宁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晋祠鱼池》是北宋名臣、文学家韩琦在公元1051年创作的五言律诗。韩琦于公元996年出生在一个官僚世家,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在官场颇有声誉。他在任地方官时,注重农田水利和百姓福祉,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 此时正是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从五代十国的战乱走向稳定的时期,北宋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图实现国家稳定和经济繁荣。在这背景下,韩琦致力于整顿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以实现国家的繁荣。 在担任并州知州期间,韩琦视察晋祠水利工程,见证了当地百姓利用河水进行农业灌溉,使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有感于此,他写下《晋祠鱼池》一诗,赞美晋祠水利工程造福百姓的成果,同时表达了希望天下苍生都能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