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游罗浮山
我公阴德谁与京,学道岂厌迟蜚鸣。
世间出世无两得,先使此路荒承明。
谪官罗浮定天意,不涉忧患那长生。
海涯莫惊万里远,山下幸足五亩耕。
人生露电非虚语,在椿固已悲老彭。
蓬莱方丈今咫尺,富贵敝屣孰重轻。
结茅愿为麋鹿友,无心坐伏豺虎狞。
况公方瞳已照座,奕奕神光在天庭。
出青入玄二气换,妙理默契黄庭经。
但愿他时仇池主,不愿更勒燕然铭。
稚川刀圭傥可得,簪组永谢汉公卿。
腹中梨枣晚自成,本无荆棘何所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德行深厚无人能比,学习道理岂能畏惧迟滞呢?
世俗超脱的生活无法两者兼得,请先让这条道路变得荒芜。
贬谪官员到罗浮山是上天的旨意,避过困苦忧愁方能活得长久。
大海边不要惊慌距离遥远,山脚下满足于耕种几亩地。
人生短暂如同露珠闪电,实言令人生悲。
今天的蓬莱、方丈岛就在眼前,富贵如破鞋轻重又怎能论?
期待与你成为林间朋友,忘掉仇敌如坐观虎斗。
何况您有明亮的眼神照耀着,智慧和光芒在你身上熠熠生辉。
从青天进入玄冥气息互换,奇妙道理和《黄庭经》融会贯通。
期望未来能成为仇池之主,而不是刻字留名的燕然石。
稚川(葛洪)的仙丹或许可得,告别荣华,再不为汉朝的官僚。
内心宛如成熟的果实自然长成,没有荆棘困扰哪里需要砍伐铺路呢?
去完善
释义
1. 和大人游罗浮山: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陪同父亲苏轼游览罗浮山的诗作。罗浮山位于广东博罗县境内,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2. 阴德:指暗中行善的功德。这里形容苏轼的品德高尚。
3. 学道:学习道家学说。
4. 蜚鸣:比喻名声远播。这里表示苏轼学识渊博,声名远扬。
5. 承明:古代官署名称,这里代指朝廷。
6. 谪官:因罪或过失被贬谪到外地做官。这里指苏轼被贬谪到惠州任职。
7. 海涯:海边。这里指罗浮山附近的海域。
8. 五亩耕:指耕田务农。这里表示苏轼在惠州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
9. 露电:比喻短暂的生命。
10. 椿:一种长寿的树木,这里用来比喻长寿之人。
11. 老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
12. 蓬莱、方丈:都是传说中的仙境。
13. 敝屣:破旧的鞋子,比喻无足轻重的东西。
14. 结茅:搭建简陋的茅草屋。
15. 麋鹿友:与麋鹿为伍的朋友,形容隐逸的生活。
16. 无心坐伏:指心无杂念地静坐。
17. 方瞳:传说中神仙的眼睛,可以洞察一切。
18. 奕奕神光:形容神采飞扬的光芒。
19. 天庭:额头,这里指眉宇之间。
20. 出青入玄:指从尘世超脱到仙境。
21. 二气换:指阴阳之气相互转化。
22. 黄庭经:道家经典之一。
23. 他时仇池主:指将来成为罗浮山的主人。仇池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甘肃省一带,这里用来比喻罗浮山。
24. 燕然铭:指东汉名将窦宪击败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的事。这里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罗浮山的主人,而不是像窦宪那样立下赫赫战功。
25. 稚川刀圭:指炼丹成仙的方法。稚川是葛洪的字,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道士,擅长炼丹术。刀圭是古代药物的一种剂量单位。
26. 簪组:指官吏的冠饰和腰带,这里代表官场。
27. 汉公卿:汉朝的官员。这里泛指历代官员。
28. 腹中梨枣晚自成:形容自己晚年的成果。梨枣是一种果实,这里用来比喻自己的成果。
29. 本无荆棘何所平:表示自己原本没有受到世俗的困扰,所以也没有什么需要克服的困难。
去完善
赏析
《和大人游罗浮山》是宋朝诗人苏过所作的一首描绘游历罗浮山的诗歌。罗浮山是位于广东省的一座名山,自古以来就是道家修炼之地。这首诗通过描写罗浮山的美景和自己的游历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诗人首先赞美了罗浮山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道家哲学的理解。诗人认为,人世间的成功和出世之间的选择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海涯、山下、人生、富贵等事物的描绘,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诗人认为,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都是暂时的,只有勇敢地面对它们,才能找到自己的真正目标。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道家哲学的热爱和对世俗富贵的蔑视。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展示了罗浮山的美丽景色和自己对道家哲学的理解。诗人认为,罗浮山的美景和自己的游历经历,都证明了道家哲学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希望自己能像庄子那样,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诗人通过对稚川刀圭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诗人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摆脱世俗的烦恼,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大人游罗浮山》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儿子苏过创作的一首描绘游览罗浮山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05年,即北宋时期。
在这一年里,苏过与其父苏轼一起被贬谪至惠州。苏轼在惠州的两年期间,他寄情于山水,经常游山玩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儿子苏过也随父亲一起游览,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在这种人生际遇下,苏过创作了这首描绘游览罗浮山的诗作。
此外,同时间段内,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在外部,北宋面临着西夏、辽国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在内部,官僚腐败严重,民生问题突出。而苏轼及其家人在这一时期的遭遇,也是北宋士人普遍受到政治打压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苏过通过描绘罗浮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与家人共同度过困境的决心和勇气。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