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宝钟院

标题包含
宝钟院
九江渊轮彭蠡东,江汶上下悬石钟。 洪炉大冶见奇怪,千仞硉矹云涛冲。 旁罗簨虡万石从,侧立跂行势飞动。 螭蟠蛇结增层岩,神剜鬼划森幽洞。 有如万钧陈未央,猛兽怒翅将腾骧。 岂同九耳丰山上,欲鸣犹待天雨霜。 南音函胡北清越,未许人人尽幽绝。 小声镗鞳大噌{左口右宏},留与坡仙泛明月。 长风巨浪相吐吞,金镛自奏天然声。 非雷非霆中清浊,龙渊蛟窟惊铿鍧。 献子歌钟景无射,千载寥寥声寂寂。 此石长留天地间,海若冯夷能拊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任希夷(1895年-1972年),原名任鸿隽,字叔永,四川富顺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1. 早年经历:任希夷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于1913年考入北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九江深处的彭蠡之滨位于东方,长江与汶水之上的险峻山石名为石钟。 在高温熔炉之中呈现奇妙景象,千层浪涛翻滚冲击着悬崖峭壁。 四周环绕着数以万计的石柱,它们矗立着,好像随时准备飞跃而起。 石壁上,好似有螭龙蟠踞、群蛇盘绕,增加了一层又一层的神秘之感。神工鬼斧雕刻出的幽深洞穴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如同千万斤重的石头堆放在那里,还未来得及移走;也像是正在发怒的猛虎即将振翅腾飞。 这里并不像九峰山上的铜钟,想要发出声音还需要等待雨滴和寒霜的撞击。南方的声音浑厚,北方的声音清亮。并非每个人都能领略到这种深沉之美。 小的声音如同金属的碰撞,大的声音则雄壮震撼,留着让苏轼去在这里泛舟赏月吧。 狂风巨浪的相互冲击,就像金钟自己在演奏自然的声音。这不是雷也不是电,而是来自龙渊和蛟窟的铿锵之声。 献子歌钟的声音美妙无比,但是现在的声音已经变得十分稀少。这块石头将会永远留存于天地之间,海神和河神都会为之鼓掌。
去完善
释义
九江:江西省九江市,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港口城市,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 彭蠡:即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江汶:指长江和汉江。 悬石钟:相传为古人敲击石头时产生的钟声而得名。 洪炉大冶:指巨大的熔炉冶炼矿石的地方。这里比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九渊轮:古代的一种战船,因其体积庞大,可以在水面上航行。 丰山:位于今湖北省武穴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相传曾是彭祖的道场。 函胡:形容声音低沉而模糊不清。 清越:形容声音清脆悠扬。 哐{左口右宏}:形容金属撞击的声音。 金镛:金属制成的乐器,这里指铜钟。 献子歌钟: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的别号,他善于弹奏乐器。 景无射:古代一种音乐理论,用于衡量音乐的音高和节奏。 海若冯夷:海神和水神的合称。 拊击:轻轻敲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磅礴的笔触描绘了宝钟院的壮观景象。首联通过地理位置引出宝钟院这一主题,紧接着用"洪炉大冶"、"千仞"等词汇刻画宝钟院的大气之美。颔联则通过细节描述展现了宝钟院的独特之处,如"侧立跂行势飞动"展现出宝钟院的动感与生机。颈联运用拟人手法,进一步丰富宝钟院的形象,使之更具生命力。在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运用对比和想象,赋予宝钟院更多的意味。尾联则借古人的歌钟来烘托宝钟院的艺术价值,为诗歌增添一份厚重的历史感。总的来说,这首诗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修辞,把宝钟院这一自然景观刻画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宝钟院》是宋代诗人任希夷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60年至1279年之间,也就是宋朝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文学艺术的繁荣。 任希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意,经常受到排挤和冷落。这使得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从而创作出许多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诗篇。 《宝钟院》一诗就是任希夷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宝钟院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任希夷作为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把握和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