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诀
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镔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西方国家的外国人说,济水(可能是指一条河流)流经新罗(可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北方人使用优质的钢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国:指西方的国家,这里可能指古代的中亚地区或者更远的西方。
2.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3. 济水:古水名,源于河南济源市北的王屋山,分为南北二源,向东北流至山东定陶县合流后折向东流入渤海。
4. 新罗: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存在于公元前57年至公元935年。
5. 北地:泛指北方地区。
6. 镔铁:一种优质的钢铁材料,产于印度等地,质地坚硬,多用于制作刀剑等兵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第三诀》,是释善昭的一首述志诗。诗人以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描述西方国度、济水和镔铁等元素,展现了其胸怀壮志、锐意求索的精神风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西国胡人说”,开篇点题,直截了当地引入了主题。诗人借西国胡人的口吻,传达了远涉异域的思想。这既表现出诗人对陌生世界的向往,也暗示着他渴望拓宽眼界,追求更高的境界。
次句“济水过新罗”,形象描绘了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济水,它穿越了遥远的国家——新罗。济水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河流,象征着智慧与力量;而新罗则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代表了遥远的地方。这句诗传达出诗人期待获得知识和智慧的愿望,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念。
末句“北地用镔铁”,进一步延伸了诗的意境。北地是指中国北方地区,这里富含矿产资源,特别是优质的镔铁。镔铁坚硬无比,可锻造为锋利的刀剑,代表着刚毅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胡人、济水和新罗、镔铁等元素,展现出诗人宏大的视野和坚强的意志,流露出他不断探求、追求真理的决心。整首诗气势磅礴,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第三诀》是宋朝著名诗僧释善昭所创作的一首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世纪,也就是北宋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中国佛教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禅宗思想在士大夫阶层广为传播,对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释善昭作为一位深谙禅宗思想的僧人,他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才情。他在这首《第三诀》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对禅宗“顿悟”理念的理解和体验。这首诗歌表现了作者在这一时期对禅宗教义的独特理解和领悟。
在这段时期,释善昭的生活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探访名山大川,寻求佛道。后来他来到江南的庐山,成为了一名云游四方的行脚僧。他在旅途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佛学奥秘,并创作了大量的禅诗。这些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综上所述,《第三诀》这首禅诗是在公元11世纪的北宋时期创作的。这一时期,禅宗思想在中国文人中广泛传播,而释善昭则是一位深受其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