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胡僧金锡光,为法到汾阳。 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偈》是唐代僧人释善昭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里给出每句的注释: 1. 胡僧:指来自外域的僧人。 2. 金锡:指佛教中的法器,即僧人的锡杖。 3. 光:光芒,此处表示胡僧的影响力。 4. 为法:为了弘扬佛法。 5. 汾阳:指山西省中部的汾河平原,这里是唐代禅宗的重要传播地。 6. 六人:指佛教中的六大菩萨,分别是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弥勒和势至。 7. 大器:比喻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8. 劝请:邀请他人参加活动或传授佛法。 9. 敷扬:宣扬,推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是释善昭所作的《偈》。诗中描述了胡僧拿着金色的锡杖,为了佛法来到了汾阳。这里提到的“六人”是指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们,他们邀请并鼓励释善昭宣扬佛法。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弘扬的敬仰和对世人信仰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是宋代高僧释善昭所创作的禅诗。这首诗描述了修行者在寻求心灵解脱过程中的心境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深刻领悟。 创作时间: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 人生际遇:释善昭,俗姓吕,字元净,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他自幼出家,游历四方,寻师问道。曾参访沩山灵佑、仰山慧寂等禅宗大德,深悟禅旨。后住持襄州延庆寺,致力于禅宗的传播和教化。在求法过程中,他曾多次遭逢困境,但始终坚守信念,终于在禅宗思想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时代背景:宋哲宗元祐年间,虽然北宋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激烈,但在文化、宗教方面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禅宗作为佛教的重要派别,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文人墨客和僧侣都投身于禅宗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禅宗文化。释善昭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将他的禅修感悟融入诗歌创作,留下了这首《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