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觉上人(时绊剡中)
忆君南适越,不作买山期。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
神交如可见,生尽杳难思。白日东林下,空怀步影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忆君去往南方越地,未曾规划归隐山水。昨天收到了耶溪的消息,却勾起了那流逝时光的悲伤。精神上与你交流,如同你的出现一样亲切;然而生活离别,却难以为你我所控。此刻在太阳初升的东林之下,我只能满怀感伤去追寻你曾经的脚步。

去完善
释义
1. 觉上人:指法号觉的僧人,在此应是指某一具体的僧人。
2. 南适越:往南去往越地。
3. 买山:古人隐居时购买山林以建立居所,这里指准备在越地过隐逸生活。
4. 耶溪:古溪名,即若耶溪,位于今浙江绍兴附近。
5. 逝水悲:表示时光流逝令人悲伤。
6. 神交:精神上相交的朋友,指那些可以理解自己心灵的人。
7. 白日东林下:在东林寺的阳光下。东林,东林寺,佛教净土宗的祖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麓。
8. 步影:散步。

去完善
赏析
《哭觉上人(时绊剡中)》是唐代著名诗僧皎然所作的一首悼念友人之作。诗人以深沉的哀思表达了对逝去的好友的深深怀念。
首联“忆君南适越,不作买山期”,追忆友人南行越地的往事,感叹他未曾如愿归隐山林。颔联“昨得耶溪信,翻为逝水悲”,提到突然接到友人离世的消息,犹如流水无情,徒增悲伤。
颈联“神交如可见,生尽杳难思”,感慨虽然与友人神交已久,却无法再相见。尾联“白日东林下,空怀步影时”,表明在太阳照耀下的东林寺前,只能独自怀想与友人漫步的身影。
整首诗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无法弥补的遗憾。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觉上人(时绊剡中)》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一首悼念故友之作。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此诗应是唐代天宝年间所作。在那个时候,朝野上下弥漫着浓郁的佛教氛围,文人墨客多与僧人交往,探讨禅理之道。
其次,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皎然的人生际遇可谓丰富。他本出身书香世家,后来入仕为官,然而因为某种原因辞官而去,最后成为一位知名的诗僧。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许多僧人、文人士大夫有着广泛的交流,共同探讨佛法与诗歌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此外,同时间段内,唐朝的社会政治环境对皎然的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天宝年间,玄宗宠信宦官,导致政治腐败,边疆战事频发。然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皎然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出世的淡泊之心,他的诗歌作品往往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俗的意境。
总的来说,《哭觉上人(时绊剡中)》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天宝年间的历史背景、皎然的人生际遇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等多重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这首古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