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琴曲歌辞。风入松歌

标题包含
琴曲歌辞。风入松歌
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飕飗。 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 声断续,清我魂,流波坏陵安足论。 美人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照清徵。 风何凄兮飘飉,搅寒松兮又夜起。 夜未央,曲何长,金徽更促声泱泱。 何人此时不得意,意苦弦悲闻客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茶僧,与颜真卿、陆羽等名士交游甚密。 皎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是南朝著名文学家谢灵运。他年轻时出家为僧,在佛教经典和文学方面...查看更多
小崇明_3125
去完善

译文
在西岭的松涛声中感受落日的秋天,千万根松枝和松叶在风中飘摇。美人在抚琴弹奏乐曲,仿佛在重现松间的风声和断断续续的音韵。这风声与音乐让我精神清爽,即使波纹冲击山陵也不足为道。 美人在明亮的月光下静坐,用微弱的音符照亮了清幽的氛围。风儿多么凄冷,吹动着寒松,又在深夜掀起波澜。夜晚未尽,曲子悠长,金质弦徽发出更加激昂的声音。有谁在这个时刻不感到愉悦?那失意之人听到如此悲伤的音乐,只能在客堂默默哭泣。
小崇明_3125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西岭:指西边的山岭。 2. 援琴:弹奏古琴。 3. 安足论:不值得讨论。 4. 夜未央:夜还未结束。 5. 金徽:指琴徽,古时为琴调定音的标志。 6. 得如意:心情愉悦。 7. 曲何长:曲子多么漫长。 8. 声泱泱:形容音乐雄壮激昂。 9. 意苦弦悲:形容心事沉重,弹琴时流露出悲痛的感情。
小崇明_3125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风入松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人和松风相互交融的画面。首句“西岭松声落日秋”营造出一种苍茫而沉寂的氛围,以落日和松声暗示出一种深沉而又婉约的意境。接下来的“千枝万叶风飕飗”则进一步丰富了这种环境,仿佛让人置身在漫无边际的松涛之中。 第三句“美人援琴弄成曲”,出现了全诗的重要角色——美人。她以其高超的琴技将松风的神韵转化为美妙的音乐,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美的追求。同时,“写得松间声断续”一句还传达了诗人对松风和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即他们的相互依存和融合。 接下来的四句则通过声音来表达美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松风的具体感受。其中“声断续,清我魂”,表现了松风使她的心灵得以净化;“流波坏陵安足论”则体现了她对自然景色的理解和热爱。最后两句中的“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照清徵”,则是美人夜晚独坐,月光下弹琴的场景,也预示着接下来诗的内容。 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绘夜间的风和松。“风何凄兮飘飉,搅寒松兮又夜起”,这种风雪交加的环境与之前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理解,以及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接下来的“夜未央,曲何长,金徽更促声泱泱”描述了美人深夜弹琴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持久的、充满力量的意志。而最后的“何人此时不得意,意苦弦悲闻客堂”则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艰辛,同时也让读者深思如何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小崇明_3125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琴曲歌辞·风入松歌》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9年至831年之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皎然的人生际遇颇为丰富。他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一生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他的诗才横溢,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哲理而著称。在这首《琴曲歌辞·风入松歌》中,他通过对风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尖锐的时期。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皎然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思考。
小崇明_3125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