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九日登高

标题包含
九日登高
诗家九日怜芳菊,迟客高斋瞰浙江。汉浦浪花摇素壁, 四子醉时争讲德,笑论黄霸屈为邦。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严维,字景悦,号竹西,江苏苏州人。他生于清朝乾隆年间,卒于道光年间,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学者和官员。 严维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乡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在乾隆五十四年(17...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诗人在重阳节欣赏美丽的菊花, 把客人带到高处俯瞰浙江的美景。 汉水畔的浪花拍打在白色的墙壁上, 四位朋友醉酒之后争论着道德问题, 笑着谈论如何治理国家。
去完善
释义
1.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2. 登高:重阳习俗之一,此日登高远眺,以求驱邪避灾、祈求长寿。 3. 怜芳菊:怜惜芬芳的菊花。这里可能暗示诗人的感慨时光流转和思念之情。 4. 迟客:招待客人。 5. 高斋:幽静的书斋。 6. 瞰:俯瞰。 7. 浙江:浙江省。此处泛指江河湖泊。 8. 汉浦:古渡口。 9. 浪花:比喻水面的白光。 10. 摇素壁:喻指江水波动在墙面上产生的光影。 11. 四子:一般认为是四贤。这里或可理解为汉代四大才子:扬雄、孟轲、孔安国和边韶,他们都曾在当地主持学宫,传道授业。 12. 讲德:谈论道德观念。 13. 笑论:谈笑间议论。 14. 黄霸:汉朝著名大臣,曾任颍川太守,推行教化,政绩显著。 15. 屈为邦:以治理国家为己任,展示出忠诚和才华。
去完善
赏析
《九日登高》严维是一首描绘重阳节登高赏景的诗。诗中赞美了九月盛开的菊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诗人眼中,这些美好的事物与友人欢聚的时刻是珍贵的,所以他才会用“怜”来表达对菊花的爱惜之情,用“迟客高斋瞰浙江”来表达与朋友共享美景的喜悦。同时,诗中的“汉浦浪花摇素壁”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美感。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诗意的作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登高》是唐代诗人严维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759年,正值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一年,安史之乱爆发,全国局势动荡不安。严维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在此乱世之中,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在这一年里,严维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在京城担任官职,但由于战乱,被迫回到家乡浙江绍兴。在此期间,他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此外,唐玄宗天宝年间,科举制度已经逐渐成熟,士人阶层对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国家政治日趋腐败,士人阶层的地位也受到了严重威胁。这种时代背景使得严维在《九日登高》中流露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忧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总之,《九日登高》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天宝年间的战乱时期,严维在这一年中经历了人生际遇的起伏,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