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宛祖庚
别子寻常事,胡为别后愁。而翁吾旧识,百念岂能休。父母黄泉下,孤儿紫水头。此生非努力,何以解亲忧。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别是常见的事,为何分别后就满怀忧愁?您的父亲我曾认识,千百个念头怎能休止。父母已离世,孤儿在世上艰难前行。若不努力度过这一生,如何化解父母的忧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别子:别离的孩子,指离别亲人。
2. 寻常事:平常的事。
3. 胡为:为何,为什么。
4. 而翁:父亲,这里指作者的父亲。
5. 旧识:老相识,这里指关系较好的人。
6. 百念:百般思绪,指各种想法。
7. 岂能休:怎能停止,指无法释怀。
8. 黄泉:地狱,这里指阴间。
9. 孤儿:失去父母的儿童,这里指失去母亲的子女。
10. 紫水头:地名,位于中国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
11. 努力:尽力而为。
12. 何以:用什么方法,怎么。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诗中“别子寻常事,胡为别后愁”表明了离别本是平常之事,但为何在分离之后却生出无尽的愁绪?接下来的“而翁吾旧识,百念岂能休”进一步揭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心。诗人联想到友人的父亲,那位曾经的故人,心中涌现出百般思绪,难以平静。
诗歌的后两句,“父母黄泉下,孤儿紫水头”描绘出一幅凄凉的景象:父母的身影已消失在黄泉之下,留下的孤儿独自在世间苦苦挣扎。这两句虽然并未直接表达情感,但却能够唤起读者深深的同情和共鸣。
最后一句“此生非努力,何以解亲忧”则道出了诗人深切的期望: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友人在失去亲人之后的生活能够逐渐好转。这一句既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也是对友人的深情祝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宛祖庚是清代诗人何绛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约公元1736-1795年),这是清王朝最为繁荣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在这个时期,作者何绛生活在江苏苏州一带。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然而,由于科举失利,何绛未能在官场上施展抱负,因此他的心境时常抑郁不平。他寄情山水,以诗为友,抒发内心的感慨。
当时,江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峰。文人墨客云集,诗词歌赋兴盛。何绛在这样的氛围中,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探讨文学,切磋技艺,彼此砥砺。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何绛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