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安秋夜

标题包含
长安秋夜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 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唐朝赵郡人,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唐宪宗时期开始进入官场,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职位。在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他历任尚书右仆射、左仆射、兵部尚书等...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宫廷内部传达皇帝的旨意来询问军事情况,我带着笔墨在金銮殿上度过了夜晚才开始回家。 所有的门和窗户都静悄悄的,只有月光洒在朝服上的露珠闪烁着光芒。
去完善
释义
1. 内宫:指皇宫中皇帝与皇后居住的地方。 2. 戎机:军事机宜,这里指战争的事务。 3. 载笔:记录和撰写事情。 4. 金銮:即金銮殿,唐朝皇宫的正殿,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5. 朝衣:官员的官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深夜从皇宫返回时的情景。首句“内宫传诏问戎机”说明诗人在深夜接到了皇帝的命令,可能是询问关于边疆战事的问题。第二句“载笔金銮夜始归”则描述了诗人结束在皇帝宫殿的工作,带着记录皇帝命令的文书,深夜才离开。 接下来的两句,“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则是诗人在返程途中观察到的景象。寂静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已熄灯安睡,只有月光洒在衣服上的露水滴落声。这里展现了秋天的凉意,同时表达出诗人虽然公务繁忙,却依然能欣赏自然美景的心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安秋夜》是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李德裕于唐武宗会昌年间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841年至846年之间。在这期间,李德裕官至宰相,辅佐武宗推行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宦官势力,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然而,他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其他政敌的排挤和攻击。 在会昌年间,唐朝虽然表面上维持着繁荣的景象,但已经埋藏下了衰败的种子。宦官权势日益猖獗,官僚腐败严重,民间疾苦重重。作为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李德裕力图通过整顿吏治、发展经济等手段来挽救国家的危机,但在其执政期间并未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 《长安秋夜》正是这一时期作者心境的写照。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安城秋天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看出李德裕作为一个政治家兼诗人的双重身份,以及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