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史子仁碧沚 其二

标题包含
题史子仁碧沚 其二
中州累石势嵯峩,城外遥峰耸翠螺。 旧说夕阳无限好,此中更得夕阳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中部地区堆积起来的石头呈现出高峻的气势,城市外面的远山如同一颗翠绿的田螺。人们常说夕阳有着无尽的美好,在这里,我们更能体会到夕阳的多种风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中州: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所在的地方。 2. 累石:层层叠叠的石头。 3. 嵯峩:形容山势高峻的样子。 4. 城外遥峰:城市外围的山峰。 5. 耸翠螺:山峰的形状如同翠绿的螺蛳。 6. 旧说:古代传说或者古人的说法。 7. 夕阳无限好:指夕阳的美景。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8. 更得:更加得到,表示在此地看到的夕阳比别处更多。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史子仁碧沚 其二》诗中,诗人吕祖俭通过对中州地区巨石峥嵘、城外远山起伏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同时,诗人引用了“旧说夕阳无限好”的典故,寓意着人生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而在这里,却可以领略到更多的夕阳美景,让人感受到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刻。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史子仁碧沚 其二》是南宋诗人吕祖俭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年代。北宋末年,金国入侵,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军备松弛。面对这样的时局,许多文人墨客都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创作这首诗时,吕祖俭正身处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曾任吏部尚书,对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碧沚”作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族精神的呼唤。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