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亭解

标题包含
长亭解
行人处处论亭邮,总为长亭怕永州。 不道长亭更长去,也应行到日西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项安世,字平甫,号无庵居士,南宋著名学者、诗人。他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享年109岁。 项安世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们在每个地方都在谈论着驿站,总是会想起那遥远的永州。不曾想到,这漫长的旅途还未走到尽头,也到了夕阳西下时分,该稍作休息了。
去完善
释义
1. 行人:指旅行的人,此处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自指。 2. 处处:各个地方。 3. 论亭邮:谈论旅途中的驿站。亭邮即古代用于歇脚和传递信息的驿站。 4. 总为:总是因为。 5. 怕永州:指的是唐朝诗人元稹的《西州夜行》诗中提到的“柳江水流三洲路,琴瑟无声又一洲”之句,其中的永州是柳江流经之地,在此喻指遥远的贬谪之地。 6. 不道:即使不说。 7. 长去:不断前行。 8. 日西休:太阳落山的时候休息。
去完善
赏析
《长亭解》这首词以长亭为题,表达了诗人对行旅生活的深刻体验和独特见解。首先,诗人通过对“行人处处论亭邮”的描述,揭示了长亭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长亭作为古代的驿站,是人们旅途中的休息地,承载着离别、重逢的悲欢离合。而“总为长亭怕永州”则表达了诗人对长亭的复杂情感,既是对离别的不舍,也是对重逢的期待。 接下来,诗人通过“不道长亭更长去,也应行到日西休”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长亭的理解。这里的“长亭更长去”并非指长亭的长度,而是强调行人在旅途中不断离去的过程。尽管旅途漫长,但诗人认为,只要坚持前行,总会迎来日落的休憩时刻。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生活深刻的领悟和坦然面对的心态。 总的来说,《长亭解》这首词通过对长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行旅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人以长亭为题,不仅表达了离别与重逢的感慨,还传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信念。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使得这首词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亭解》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项安世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的生活经历也深受影响。他曾任官职,但由于不满当时的政治腐败和官场黑暗,辞去了官职,过上了隐居生活。这种人生的转折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长亭解》就是其中一首表达这一主题的诗作。在这首诗中,项安世通过对长亭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离别的哀愁和对团聚的期盼。同时,他也暗示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生活的艰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