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夔州城楼
夔州城高楼崔嵬,浮空绕槛云徘徊。
百川东会大江出,群山中断三峡开。
关塞最与荆楚近,舟帆远自吴越来。
雄心乘险争割据,功业俯仰归尘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夔州城的高楼巍峨壮观,悬浮在空中,白云环绕在楼宇之间。许多河流在这里汇聚,流向长江;群山中部的峡谷被打开形成了三峡。这里的关塞距离荆楚最近,而远方的舟船则来自吴越。曾有多少英雄豪杰,试图借助地势割据一方,但最终他们的功业都如同尘土般消散在时光中。
去完善
释义
1. 夔州:古地名,即今重庆奉节县。
2. 崔嵬:高峻的样子。
3. 浮空:形容云彩在空中浮动。
4. 绕槛:围绕栏杆。
5. 云徘徊:云彩飘荡。
6. 川:河流。
7. 大江:此处指长江。
8. 三峡:此处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位于重庆市东部和湖北省西部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9. 关塞:此处指夔州地区的军事要塞。
10. 荆楚:古代楚国的地区,包括今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11. 舟帆:船只。
12. 吴越:古代两个国家,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
13. 雄心:壮志。
14. 乘险:利用地势险要。
15. 割据:占领一方,建立政权。
16. 功业:建功立业。
17. 俯仰:比喻时间短暂。
18. 归尘埃:归于尘土,意为消散。
去完善
赏析
《登夔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复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夔州城楼的壮观景色,并借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历史的感慨。
首联“夔州城高楼崔嵬,浮空绕槛云徘徊”,以夔州城楼的高大和云朵在栏杆周围飘动的景象,突出了夔州城楼的壮丽景色。这里,作者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严谨工整。
颔联“百川东会大江出,群山中断三峡开”,描述了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同时表达了江水汇聚、山峰断开的自然景观。这里,作者通过对地理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气势。
颈联“关塞最与荆楚近,舟帆远自吴越来”,描述了夔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往来情况。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夔州的战略地位。
尾联“雄心乘险争割据,功业俯仰归尘埃”,揭示了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为争夺地盘而建立的功业,最终都成为了过眼烟云。这里,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夔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复在唐德宗贞元年间所作。在这个时期,唐朝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国力逐渐衰退,但政治相对稳定。李复在这首诗中所描绘的夔州城楼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白帝城,此地风景优美,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复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勤奋好学,以诗名世,后因战乱流离失所,曾参加军队抵抗外敌入侵。虽然他的才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抱负。在夔州期间,他登上城楼,俯瞰江水滔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登夔州城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