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陶渊明诗

标题包含
读陶渊明诗
渊明才力高,诗语最萧散。 矫首捐末事,阔步探幽远。 初若不相属,再味意方见。 旷然闲寂中,奇趣高蹇嵼。 众辞肆滂葩,奸怪露舒惨。 雕刻虽云工,真风在平澹。 距今几百年,有作皆媿赧。 予尝跂清尘,忽忽气相感。 安得起从游,绝顶与同览。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复,字履中,号潏水,又号潏水先生。他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学者和官员。他的主要活动在宋仁宗和宋英宗时期(1023-1067年)。 李复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陶渊明的才华横溢,诗句充满潇洒与散漫。 他抬头看向远方,丢弃琐碎的事务,大步探寻深邃和遥远。 初次阅读时仿佛不相关联,再品味方能领会其中真义。 在空旷寂静之中,呈现出令人惊叹的高尚趣味。 众多词句尽展丰饶之美,但其中险恶与怪异却显露无遗。 虽然这些诗歌技艺精湛,真正的韵味却在平淡之中。 距离我们已经有数百年的时光,但仍让人为之羞愧。 我曾经期待追寻这份清新脱俗的气质,希望能和他一同领略那绝妙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渊明:指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2. 高:指陶渊明诗歌艺术水平高超。 3. 萧散:魏晋南北朝时士人崇尚的疏放自然的生活态度,这里形容陶渊明的诗歌自由奔放。 4. 矫首:抬头,引申为摒弃纷扰世俗。 5. 末事:指琐碎、无关紧要的事物,这里指尘世的纷扰。 6. 阔步:大步走,喻指追求高远境界。 7. 探幽远:探索深远的意境。 8. 初若:最初的样子,开始的感觉。 9. 不相属:不相干。 10. 再味:反复品味。 11. 旷然:空阔寂静的样子。 12. 奇趣:奇特趣味。 13. 高蹇嵼:指奇趣深远,难以捉摸。 14. 肆滂葩:肆意盛开的花朵,喻指陶渊明诗歌丰富多彩。 15. 奸怪:古怪,离奇。 16. 露舒惨:显露悲伤之情。 17. 雕刻:指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技巧。 18. 真风:真实的诗风,指陶渊明的自然质朴之风。 19. 平澹:平静淡然,指陶渊明的诗歌风格。 20. 有作皆媿赧:意为所有模仿陶渊明风格的诗歌都显得羞愧。 21. 跂清尘:仰望清澈的高地,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 22. 忽忽:精神恍惚,形容心神不宁的状态。 23. 安得:如何能。 24. 从游:追随、陪伴之意。 25. 绝顶:极点,指陶渊明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 26. 同览:一同欣赏,表示作者希望能领略陶渊明的诗歌艺术境界。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李复在读陶渊明的诗歌后,对其诗才和诗歌风格的赞赏与感慨。首先,作者认为陶渊明的才华出众,其诗歌语言最为简朴自然。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陶渊明的诗歌抛弃世俗琐事,探寻深远的精神境界,初读时可能并不易理解,但再三品味便能体会到其中深远的意境。在诗的旷然闲暇之中,诗人发现了陶渊明诗歌所展现出的奇特趣味和高雅品质。同时,作者也指出虽然陶渊明的诗歌辞藻丰富,但他的诗歌的真髓在于平实淡泊的风格。最后,作者感叹距离陶渊明生活的年代已有几百年之久,现在的诗人作品都难以与其相比。作者也表示自己曾努力追寻陶渊明的足迹,希望能与他共同攀登诗歌的巅峰。全诗以对陶渊明的敬仰为主线,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和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陶渊明诗》是唐朝诗人李复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至德二年(757年),当时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国势动荡。诗人李复身处战乱之中,对现实社会感到忧虑和失望,因此寄情于陶渊明的诗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期,李复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曾因战乱流离失所,后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偏远之地。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陶渊明的诗歌产生了共鸣,因为陶渊明的诗歌中也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此外,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也与陶渊明的诗歌息息相关。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与陶渊明的时代有着相似之处,使得李复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创作出这首《读陶渊明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