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发诸邑民兵至朝邑县官未至遂宿其驿
羸马趋程晚,冲风雪满衣。
城荒更鼓暗,市冷吏民稀。
乌垒兵初起,河桥客未归。
北行殊未已,捧檄寸心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瘦弱的马儿在暮色中缓缓前行,满身都是风雪。
城市荒废,鼓楼无光,市场冷清,行人稀少。
边关烽火刚起,旅人尚未归来。
向北行进的道路无尽头,手捧文书却有心无力。
去完善
释义
1. 羸马:瘦弱的马。这里形容出行时乘坐的马匹。
2. 趋程:赶路。
3. 冲风雪满衣:迎着风雪前进,衣服上沾满了雪花。
4. 更鼓:古代夜间报时的鼓声。这里指夜深人静。
5. 乌垒:汉代西域国名,位于今新疆地区。这里借指边防要塞。
6. 河桥:桥梁的泛称,这里特指黄河上的桥。
7. 捧檄:接受任命,拿起任命令状。这里指作者接受命令前往任职地。
8. 寸心违:心里有所抵触。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复以简练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里一位为民出征的官员的心境。首句“羸马趋程晚”表现出诗人的辛苦和疲惫,同时传达出时间的紧迫性;“冲风雪满衣”则进一步刻画了环境的恶劣,形象地展现了寒冷的冬日在雪地里跋涉的情形。
接着,“城荒更鼓暗,市冷吏民稀”两句则表现了诗人所处之地萧条冷落的环境:城市荒废、更鼓昏沉、市井冷清,揭示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民众的困苦生活。
而后,“乌垒兵初起,河桥客未归”则是诗人从自身的视角出发,关注到战争导致的士兵离家、亲人分离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民众的同情。
最后,“北行殊未已,捧檄寸心违”两句流露出诗人在接到命令后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一方面要尽忠职守,另一方面又担心无法达成使命,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名为《催发诸邑民兵至朝邑县官未至遂宿其驿》,作者是唐朝的李复。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具体时间未详。
在天宝年间,唐朝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国土面积也达到顶峰,但同时朝廷内部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在这个时期,李复作为地方官员,肩负着维护地方治安和备战的职责。他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在诗中,李复描述了自己在催促诸邑民兵赶赴朝邑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官员未能及时抵达,导致士兵无法得到及时的指挥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了在驿站过夜,表现出一位有责任感的官员形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