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岁晚喜远兄弟至书情

标题包含
岁晚喜远兄弟至书情
几年沧海别,相见竟多违。 鬓发缘愁白,音书为嬾稀。 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 人事那堪问,无言是与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几年沧海别:指与友人离别已有几年时间。"沧海"即大海,这里用大海比喻距离之遥远。 2. 相见竟多违:意思是,尽管期待着团聚,但很多时候都无法实现。"多违"表示多次错过或无法如愿。 3. 鬓发缘愁白:形容由于忧虑、痛苦而使头发变白。"缘"在这里表示原因。 4. 音书为嬾稀:"音书"是书信的意思,"嬾稀"表示很少或稀疏。这句是说,彼此之间的书信往来已经变得很少。 5. 新诗徒有赠:这句是说,虽然写了新的诗篇送给对方,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徒有"表示只有,没有实际作用。 6. 故国未同归:"故国"指故乡,这句是说,两人都没有回到共同的故乡。 7. 人事那堪问:"人事"指的是人世间的事情,"那堪问"表示无法过问。整句话的意思是,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是无法过问的。 8. 无言是与非:表示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对与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远方兄弟久别重逢的情景。首联“几年沧海别,相见竟多违”表达了诗人与兄弟分别多年的感慨和重逢时的喜悦;颔联“鬓发缘愁白,音书为嬾稀”则描述了因离别而导致的容颜易老和书信往来的稀少。颈联“新诗徒有赠,故国未同归”进一步表达了尽管诗人创作了许多诗歌以表达思念之情,但他们仍未能一同回到故乡的遗憾。尾联“人事那堪问,无言是与非”则表达了在人生世事面前,难以言说对错的心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晚喜远兄弟至书情》是唐朝诗人窦巩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 在这段时间里,窦巩生活困苦,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他曾任地方官职,但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然而,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了唐代著名诗人之一。 当时,唐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宦官权力逐渐扩大,皇帝无力控制局面。此外,藩镇割据问题也愈发严重,导致了唐朝国势的衰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在寻求报国济民的道路,窦巩也不例外。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百姓的生活疾苦和对国家治理的关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