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乐
音韵低黯,辞情跌宕,庶几哀而不怨,有益于幽忧憔悴者。然二语外率鄙俚,因依声仿佛反之和之。此曲少有作者,流为善歌,则或数十叠,其声皆不可考。今特以意高下,未必尽合本调,聊以纟予思志感云尔。
芳草如云,飞红似雨,卖花声过。况回首、洗马塍荒,更寒食、宫人斜闭,烟雨铜驼。提壶卢何所得酒,泥滑滑、行不得也哥哥。伤心处,斜阳巷陌,人唱西河。
天下事,不如意十常八九,无奈何。论兵忍事,对客称好,面皱如靴广武噫嘻,东陵反覆,欢乐少兮哀怨多。休眉锁。问朱颜去也,还更来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音节低沉,情感跌宕,似乎满怀哀思却不至于怨恨,有助于安慰那些忧郁烦恼的人。然而除此之外的语言大多粗俗不堪,只能通过模仿音韵来调和它们。这种曲子鲜有人创作,却常常被善歌者传唱,有的甚至多达数十段,但其真正原音已经无法考证。如今我特意按照意念的高低调整,可能并不完全符合原本的韵律,姑且以此来表达我的思念和感慨之情。
繁华的街道如云,飘落的桃花如雨,卖花人的声音掠过。回头看去,洗马塘已荒芜,而寒食节时皇宫旁边的小径也已经关闭,那里烟雨茫茫,铜驼的影子若隐若现。手中提着葫芦寻找美酒,路面泥泞湿滑,行走艰难。在令人伤心的地方,夕阳下的巷子显得格外凄凉,人们唱着《西河》的曲子。
天下的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令人无可奈何。谈论军事,忍受事务,面对客人只能强作笑脸。皱纹满面,唉声叹气,心中的欢乐太少,哀愁太多。放下愁眉。询问青春逝去,还会回来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如云:形容繁盛。
2. 飞红似雨:形容花朵凋落如雨。
3. 卖花声:卖花人的叫卖声。
4. 洗马塍荒:指唐玄宗的马匹。洗马,洗刷马的毛; 塍,田地。
5.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日(一说二日)。宫人斜:汉代皇宫旁供宫廷女子居住的地方。
6. 提壶卢:提水壶。
7. 泥滑滑:泥泞难行的样子。行不得也哥哥:宋时谚语。
8. 西河:晋水东流经山西及河南入黄河的一段。这里可能化用刘彻《秋风辞》“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的诗意。
9. 不如意十常八九:意思是人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境地。
10. 面皱如靴:形容满脸皱纹。广武:楚汉相争时,刘邦派彭越袭扰楚军后方,项羽回击至广武,被困于城中。
11. 东陵反覆:田横门客秦周的话:“富贵易得,年寿难得。”
12. 休眉锁:放下烦恼。
13. 朱颜去也:青春逝去。

去完善
赏析
《大圣乐》刘辰翁这首词描绘了生命短暂而美好,感叹世事无常的意境。在早春时节,芳草如云,飞红似雨,但美丽的景致背后却是深重的悲凉:洗马塍的荒芜,宫人斜的关闭,以及暮年英雄无处安身,构成了沉痛的画面。接着笔锋一转,化用了“行不得也哥哥”这一民间俗语,显现出词人在天涯浪迹时的心灵困顿。下片写国家事局的艰难与个人命运的无奈,面对人生起伏,词人以胸怀天下的心境,表达出宽慰的心绪。最后询问青春是否还能归来,体现了对生活抱有希望的人生态度。整首词感情丰富深沉,风格独特,表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个人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大圣乐》是南宋诗人刘辰翁的一首词。此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份尚无明确记载,但据考证,大约是在1278年至1288年之间。此时正处于元灭宋的战争时期,国家危在旦夕。
刘辰翁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战乱而未能中举。然而,这并未影响他对文学的热爱,他一生致力于诗词的创作和研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这一时期,南宋朝廷内部腐败严重,外患频繁,民不聊生。刘辰翁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此深感忧虑。他的作品多描绘百姓疾苦,表达忧国忧民之情。如《大圣乐》一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