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偶感

标题包含
偶感
满眼黄尘兴已阑,闭门高卧且加餐。一灯儿女团圞易,千古风云际会难。檐外日暄扪虱坐,庭前月出举杯看。翠藤尽著参天长,不与孤松并岁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漫天黄沙渐渐消退,关上门休息,照顾好自己的胃。家人围坐在灯火下简单而美好,但千百年来的风云际会却难得一见。日光透过屋檐温暖地洒在背上,我们在室外闲聊;月光从庭院中升起,我们举杯共赏。绿植顺着藤蔓逐渐长高,并不与孤单的松树共享寒冷的岁月。
去完善
释义
1. "满眼黄尘兴已阑":黄尘,指战争或战乱;兴已阑,意为战争的兴致已经减弱。整句的意思是,周围战争的兴致逐渐减退。 2. "闭门高卧且加餐":闭门的含义是避开纷扰的世事,高卧则意味着过著安逸的生活;加餐指的是增加饭食以保持健康。整句表达的是作者希望过上安静生活的想法。 3. "一灯儿女团圞易":一灯表示家里的灯火通明,儿女团圞意味家人团聚在一起。这句表明家人团聚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4. "千古风云际会难":风云表示历史变迁,际会难则代表很难在历史进程中有所作为。这一句表达出在历史上有所成就非常困难。 5. "檐外日暄扪虱坐":日暄指天气晴朗暖和,扪虱坐在古典诗歌中通常是指悠然自得地捉身上的虱子,表示生活舒适闲适。 6. "庭前月出举杯看":月出意味着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庭院,举杯表示作者高兴地举起酒杯庆祝此刻的美好。 7. "翠藤尽著参天长":翠藤,绿色的藤蔓;尽著参天长,形容藤蔓生长得非常高大。 8. "不与孤松并岁寒":孤松,孤单的松树;并岁寒,共同度过寒冷的冬天。这句话表达了翠藤虽长但不与孤独的松树一起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意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郭昂在隐居生活中表达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诗人以“满眼黄尘”比喻纷扰的世事,表现出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随后,诗人选择“闭门高卧”与“加餐”来描述自己的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身体的舒适。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一灯儿女团圞易,千古风云际会难”的对比,凸显了平凡家庭的温馨美好以及艰难世事的不易,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对人生世事的理解。接着诗人描绘了在闲适生活中的细节:白天温暖的阳光下扪虱静坐,夜晚明亮的月光下举杯赏月,进一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以“翠藤尽著参天长,不与孤松并岁寒”作为结尾,强调了自己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即使面对困难也能独自承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偶感》是清朝诗人郭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正是清政权稳固、国家繁荣昌盛的时期。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郭昂本人也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然而却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取得功名,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然而,郭昂并没有因此气馁,他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在闲暇之余,他以诗词歌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正处于由明至清的过渡阶段。清朝初期,经过顺治、康熙两朝的努力,国家政治逐渐稳定,经济逐步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儒家士人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冲击,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显。许多像郭昂一样的文人墨客,虽然学识渊博,却始终无法通过科举步入仕途,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矛盾现象。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