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夜坐
一夜灯前白纻单,沉吟有此夏初寒。
露零若与人相语,松杪潇潇下石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灯火通明的夜晚,我独自披着白布衣,沉浸在这个初夏微寒的夜晚中。晶莹的露珠仿佛在与人交谈,它们从松树的梢头滴落,穿过石头铺成的祭坛。
去完善
释义
《紫阳夜坐》是明代诗人孙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紫阳:指紫阳山,位于今安徽省巢湖市南陵县境内。
2. 灯前:在灯下。
3. 白纻单:一种白色的麻布单衣。
4. 沉吟:深思熟虑的样子。
5. 有此:有这样的感觉。
6. 夏初寒:夏天初期的寒冷天气。
7. 零露:降落的花瓣或露水。
8. 若与:好像跟……说。
9. 人相语:与人交谈。
10. 松杪:松树梢。
11. 潇潇:形容风雨急骤或林木摇曳的声音。
12. 石坛:用石头铺设的祭坛。
去完善
赏析
《紫阳夜坐》孙嵩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夏初的夜晚独坐灯前的情景。首句“一夜灯前白纻单”,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孤寂的身影和沉思的心境。次句“沉吟有此夏初寒”则通过“沉吟”一词,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与孤独。
接着,诗的三、四句“露零若与人相语,松杪潇潇下石坛”,更加生动地描绘了周围环境的静谧与萧瑟。露水的滴落仿佛在与作者低语,而松树梢头的风声又给这幅画面增添了无尽的凄清。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环境的细腻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紫阳夜坐》是明朝诗人孙嵩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在孙嵩生活的时代,明朝正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困境。在内,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士人受尽压迫;在外,倭寇横行,民不聊生。孙嵩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这些现象深感忧虑。他曾在朝廷任职,但目睹了政治黑暗,便辞官回乡,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嵩创作了这首《紫阳夜坐》。诗中表达了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沉思的心境。通过描绘紫阳山的景色,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