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山水图为北客赋
江南本是山水国,峡影峨云插空碧。
世人爱画不爱真,一幅生绡悬素壁。
董生好手毕宏上,意在笔先方落笔。
云关岫幌扫层青,月浦烟汀写修白。
纵横琐细分毫厘,变化幽冥绝痕迹。
沧江碣石忽破碎,片纸散漫留不得。
当年载入米家船,夜夜虹光八千尺。
新评信口夸天真,声价祇今万钱直。
流传知落几人手,神物护持入君室。
世间尤物能移人,莫看江南望江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南本是山水国,山川倒映云雾飘逸。
人们偏爱图画而非实景,一张生绡挂在墙上。
画家董生技艺高妙,意旨首先落地成画。
描绘关隘山洞层层青翠,月色中烟雾弥漫的水边堤岸。
细节繁复、层次分明,画面幽深且无痕迹。
突然间画面破碎,留下片片纸张难以挽救。
这画作曾经登上米家船,夜晚灯光闪耀有如彩虹。
如今评论家们夸赞作品天然,价格已飙升至万金。
作品传承历经多少人手,被神秘力量保护进入你的宅邸。
世上尤物能改变人心,请别再望着江南转向江北。
去完善
释义
1. 江南:中国南方长江下游及钱塘江流域地区。2. 山水国:指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3. 峡影峨云:形容高耸的山峰和险峻的峡谷。4. 插空碧:山峦插入青天,比喻山峰的高耸。5.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这里指绘画用的绢布。6. 素壁:没有装饰的墙壁。7. 董生:即五代画家董源。8. 好手:技艺高超的人。9. 毕宏:唐朝著名画家,以山水画著称。10. 云关岫幌:云雾缭绕的山谷。11. 扫层青:用画笔勾勒出层层青山。12. 月浦烟汀:月光下的水边烟雾弥漫的小洲。13. 写修白:描绘出清朗的天空。14. 沧海碣石:大海边的峭壁,这里用来形容画作中的江水岩石。15. 片纸:指董源的画作。16. 米家船:南宋书画收藏家米芾收藏书画的船只。17. 虹光:彩虹般的光芒,这里形容画作的光辉。18. 新评:指对董源画作的新评价。19. 声价:名声和身价。20. 万钱直:很高的价值。21. 神物:指珍贵的艺术品。22. 护持:保护珍藏。23. 尤物:特别美好的事物。24. 莫看江南望江北:意指不要被美好的景色所迷惑。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董源山水画的长诗,通过描绘董源的画作和叙述画作的历史流传,表达了诗人对董源山水画的极度赞赏和珍视之情。从“江南本是山水国”起句开始,连文凤就确立了他以江南山水为核心的表现内容。接下来的诗句则是为表现董源山水画的魅力而设,诗人把他的目光从画作转移到其创作者董源,称其技艺高超,能够将江南山水美景捕捉于生绡之上,同时强调他的画风独特,笔触细腻,颜色淡雅。接着,诗人在描述画中景色时,用到了"云关岫幌扫层青,月浦烟汀写修白"来形容画面的清幽,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清水秀的江南风光之中。然而,画面并非静态,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沧江碣石忽破碎”一句便表现了这一点。这首诗所描绘的画卷,无疑是画家和诗人心中那极具魅力的江南水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董源山水图为北客赋》是南宋诗人连文凤的一首题画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0年至1250年之间,即南宋中期。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的阶段。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这个背景下,连文凤作为一位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的诗人,他的许多诗篇都表现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连文凤的人生际遇方面,他原本是一位官员,但在官场受挫,被迫离任。因此,他的许多诗篇都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民间生活的向往。然而,他也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在民间生活中,他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疾苦。这种矛盾的心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映。
在时代背景方面,南宋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崇尚绘画艺术,特别是山水画。他们通过描绘祖国的壮丽河山,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董源是五代时期的一位著名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连文凤在看到董源的山水画后,灵感迸发,写下了这首《董源山水图为北客赋》。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