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工夫颂

标题包含
工夫颂
百刻工夫一刻推,一刻还同十二时。 十二时中归一念,念中无念始真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百刻的时间推进一分钟,这一分钟就如同十二个时辰。 在十二个时辰里,我们回归到一种心境,那是一种没有杂念的心境,只有在这种心境中,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奇妙。
去完善
释义
周无所住:宋代临济宗僧人,生平事迹不详。 百刻工夫一刻推:古代计时工具是铜壶滴漏,一昼夜分为一百刻。"一刻推"指的是时间的推移。 一刻还同十二时:即每时刻钟的运转都等同于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 十二时中归一念:指在一天之中,将意念集中在一点上。 念中无念始真奇:在意识集中时达到一种忘却自身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奇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时间观念为核心,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百刻工夫一刻推”表达了时间的不可逆和人生的短暂;“一刻还同十二时”则表现出时间的相对性,以及每个时刻都有可能成为人生的高潮;而“十二时中归一念,念中无念始真奇”则强调了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内心平静与超脱的重要性。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的感悟,引导人们思考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平静,从而实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工夫颂》是南宋诗人周无所住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9年左右,正值金朝入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的时期。周无所住的生平事迹并未有详尽的记载,但据推测,他可能是一位书生或隐士,生活在战乱频仍的年代,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感受。 当时,南宋政治腐败、民生疾苦,而北方的金朝则对南宋虎视眈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无所住的《工夫颂》表达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中以“洗足解衣”的日常生活场景,暗示了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专注于修身养性,以求心灵的解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