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颂
清浄药材,密意为丸。
十二时中,无念火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纯净草药,精心制作成药丸。
整日之中,心无杂念,不用煎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法度颂:题目中的“法度”指佛教的戒律规范;“颂”是一种文体,常用于赞颂或阐述教义。
2. 周无所住:此处的“周无所住”应该并非指的是具体的人名,而是象征一种意境。
3. 清浄药材:此处用中药材比喻修炼心灵的材料。
4. 密意:隐秘的意义,通常涉及深奥的佛教教义。
5. 为丸:制作成药丸,这里可以理解为将修炼心灵的材料加以整合。
6. 十二时中:一日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这里是形容时刻不懈地修行。
7. 无念火煎:表达的是无念无想的境界,心中不起一丝杂念,如同在烈火中锻炼,炼就一颗纯净的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修行生活的诗。诗人以炼药为喻,表明修行者应保持内心清净,不被杂念所扰。“十二时中”指一天中的不同时刻,意味着无论何时何地都应保持心境的平和与清静。“无念火煎”则强调在修行的过程中,要祛除心中的杂念,使心灵得到净化。整首诗表达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平静和专注的意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法度颂》是唐代周无所住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世纪末至8世纪初,此时正值唐朝初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逐渐繁荣。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周无所住正身处在一个信仰佛教的文化氛围之中。当时的社会风气普遍崇尚佛学,不少文人墨客都将佛学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通过写诗来表达对佛法的敬意。
这首诗所表现的主题正是对法的赞美,诗人通过对“法”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和宇宙真理的感悟。这种对法的追求和理解,不仅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佛法的领悟,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超越现实、寻求精神解脱的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