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子融韵

标题包含
和子融韵
为把新诗子细寻,时移不觉日西沉。 固知妙旨存精一,须察人心与道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陈文蔚"的具体信息。这可能是因为这个名字在公开资料中的出现频率较低,或者您提供的信息不够详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位人物的信息(例如他的职业、年代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详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为了寻求新的诗歌灵光乍现,我专注于寻找细腻的韵味。时光流转,不知不觉间夕阳已西下。 确信美妙的主旨在于精练简一,还必须去洞察人心与道德之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子融:这里指北宋诗人陈师道,字履常,号无己居士,又号颍川先生。因曾任秘书省正字,故世称“陈正字”。 2. 为把新诗子细寻:为,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把,介词,拿,用手拿着;新诗,这里指的是陈师道的诗歌;子细寻,仔细寻找。 3. 时移不觉日西沉:时移,时间流逝;不觉,不知不觉;日西沉,太阳慢慢落下,即傍晚时分。 4. 固知妙旨存精一:固知,完全理解;妙旨,深奥的意旨;存,存在;精一,专一,坚持一个目标。 5. 须察人心与道心:须,必须;察,观察;人心,人的内心情感;道心,道家学说中的人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吸引了我们的注意。首先,作者通过对寻找新诗的过程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逝、夕阳西沉的感慨。这使我们不禁思考,这些美好的诗句是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被发现的?其次,作者提到了“妙旨”,这让我们联想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智慧。紧接着,作者又提到“精一”,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味着内心纯净、专注的状态。在诗歌的后两句中,作者提醒我们观察人们内心的变化,并探讨人与道的关系,引导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示了诗词的魅力和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子融韵》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北宋灭亡、金兵南侵、南宋建立等重大历史事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在个人层面,陈文蔚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然而,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一直未能进入仕途。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对个人命运感到无奈和愤懑。这种心境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 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金朝不断侵扰南方的宋朝,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纷纷投身于抗金斗争,希望恢复中原。然而,南宋统治者却对金朝采取妥协求和的政策,使得文人志士的理想破灭。 综上所述,《和子融韵》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时期的复杂局势,作者在科举受挫的背景下,表达了对抗金斗争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