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经德堂
上帝降斯民,厥安存秉彝。
古昔世教明,大道行坦夷。
裘葛顺冬夏,饮食弃渴饥。
非有慕于外,夫妇皆与知。
岳渎气既分,民风日浇漓。
仁义既榛塞,教化悲陵迟。
隐然善端著,不胜奸伪滋。
其至藉吾道,纷纷取世资。
阳尊若示公,阴叛实济私。
孟氏极雄辨,剖晰精毫釐。
言言七篇在,炳如日星垂。
千载嗟晦蚀,大义谁复提。
延陵有佳孙,好学谨操持。
传授有所自,源派分江西。
若为日用功,义利早辨之。
细读象山记,妙意良在兹。
愿言不为获,努力但耘耔。
堂前有松桂,年年长柯枝。
生意不自已,何心论报施。
请子对佳木,长哦经德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地生养众民,令他们生活安宁保有道德天性.
古代世界教导明确,道途宽广平坦无邪.
依四季更换衣装,均衡饮食去除渴饥.
没有外部羡慕,夫妻共享知识.
山川灵气已经分隔,民间风气日益衰败.
仁爱与道义已堵塞不通,教育感化悲伤缓慢.
善良似乎能隐约看出,但不敌奸诈虚伪滋生.
很多人依赖我们的道路,获取世间财富.
表面上公正展示,实际为了私人利益.
孟子有很高的辩才,分析入微.
他的言论至今犹存,像日月星辰一样光明.
千年过去了,这伟大道理有谁再提及?
延陵有位优秀子孙,勤学严谨守持.
他的传承自有源头,源自江西学派.
假如把道用在生活中,应该早早分辨义利.
仔细阅读象山的教诲,美妙的意义就在其中.
不因为获得什么而满足,只有努力耕作.
门前有松树和桂树,每年增长枝条.
生长不求回报,哪有心去谈论报答呢.
请你面对这些美好的树木,咏唱关于道德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上帝降斯民:上帝创造了人类。斯民,指众民。
2. 厥安存秉彝:人们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遵循着善良的天性。厥,代词,这里指人;安存,即安居;秉彝,指人的天生良知。
3. 古昔世教明:古代社会的教育普及良好。古昔,古代;世教,指社会教育。
4. 大道行坦夷:社会道德风气顺畅。大道,指美德;坦夷,平坦。
5. 裘葛顺冬夏:根据季节变化穿着适宜的衣物。裘,皮衣;葛,麻衣。
6. 饮食弃渴饥:饮食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7. 非有慕于外:内心没有过多的贪欲。
8. 岳渎气既分:地势高低造成的气候差异。岳,高山;渎,河流。
9. 民风日浇漓:风俗日渐堕落。浇漓,形容事物变得败坏。
10. 仁义既榛塞:仁义被世俗的偏见阻塞。
11. 教化悲陵迟:教育和感化的力量逐渐减弱。
12. 隐然善端著:善良的品质仍隐约可见。
13. 不胜奸伪滋:然而却难以抵挡虚伪奸诈的滋生。
14. 其至藉吾道:那些最为高尚的人凭借着儒家之道。
15. 纷纷取世资:争名夺利,追求世间的财富地位。
16. 阳尊若示公:表面上尊敬道德,实际上却是谋取私利。阳尊,表面尊敬;若,好像;示公,展示公正。
17. 阴叛实济私:背地里却违反道德,实际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阴叛,暗中违背;实,实际上;济私,谋求私利。
18. 孟氏极雄辨:孟子具有卓越的辩论才能。孟氏,指孟子。
19. 剖晰精毫釐:精辟地分析事物的细微之处。
20. 言言七篇在:孟子的言论都在《孟子》七篇之中。
21. 炳如日星垂:犹如日月星辰的光辉永照人间。
22. 千载嗟晦蚀:叹息千年间道德之光的黯淡。
23. 大义谁复提:谁还在弘扬儒家的伦理精神?
24. 延陵有佳孙:延陵地区有一位优秀的晚辈。
25. 好学谨操持:勤奋学习并严谨地把握自己的行为。
26. 传授有所自:继承了优良的教育传统。
27. 源派分江西:指明阳学派的源头来自江西地区的理学大家。
28. 若为日用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理。
29. 义利早辨之:要早早地分辨正义与利益的关系。
30. 细读象山记:认真研读陆九渊的心学著作。象山记,指陆九渊的《象山集》。
31. 妙意良在兹:其中蕴含了深奥的哲理。
32. 愿言不为获:希望自己的诚意不被误解。
33. 努力但耘耔:努力耕种,不图回报。
34. 堂前有松桂:屋前的松树和桂树。
35. 年年长柯枝:每年都在茁壮成长。
36. 生意不自已:生命的精神在于不断地生长繁衍。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道德教化的诗篇。诗人首先描绘了上古时期,人们遵循自然规律,生活和谐的场景。接着诗人指出,随着时代变迁,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人们离“道”越来越远。随后诗人强调,尽管社会上有种种奸伪,但仍需坚守正义,发扬儒家学说。诗人还赞美了一位名为吴子似的人物,他继承了先贤的教诲,传承着儒家的精神。最后,诗人祝愿吴子似能够始终保持操守,以自身的行动影响他人,如同茂盛的树木,向社会传播正能量。全诗情感充沛,寓意深远,是一首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诗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