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行望龟峰
面对灵龟最上峰,舟中活计不为穷。
半春台下桃花水,一霎岸边杨柳风。
天巧此时穷险怪,渊泉终日悟流通。
一生堪笑渔翁拙,卧听潇潇雨打篷。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面对着最为壮观的山峰时,船上的生活并不会显得贫乏。春天的山脚下流淌着桃花盛开的小溪,岸边则是阵阵吹拂的杨柳微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为观止,深邃的泉水让人整日领悟其中的奥妙。而这位渔翁的一生充满笑料,他就在风雨之中静静地聆听潇潇雨声拍打篷布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灵龟:指龟峰,江西弋阳的著名景点,因其山形似神龟而得名。
2. 最上峰:此处为最高山峰之意,形容龟峰之高。
3. 舟中活计:指以船为家的渔民生活。
4. 半春台:古代台阶的一种,此处借指台阶。
5. 桃花水:形容春天的河水,因桃花飘落水中而显得美丽。
6. 一霎:一瞬间的意思。
7. 杨柳风:形容春风吹拂杨柳的场景。
8. 天巧:形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9. 险怪:形容奇特的景象。
10. 渊泉:深泉水,喻指深邃的知识。
11. 悟流通:领悟到事物的融会贯通。
12. 渔翁:渔民,此处以渔翁代指诗人自己。
13. 潇潇:形容风雨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欣赏龟峰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人在船上遥望灵龟最上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和生活的富足。春天的桃花水和岸边的杨柳风,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诗中“天巧”和“渊泉”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景色的赞美,以及对生命源泉的领悟。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渔翁的形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即使生活艰苦,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舟行望龟峰》是南宋时期诗人陈文蔚的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世纪初,正值南宋王朝建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一时期,陈文蔚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早年科举失利,后来虽然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这使得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时代背景下,这一时期的南宋政权对金、蒙的战争频发,国家内部矛盾重重,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文人墨客们纷纷寻求心灵的慰藉,寄情山水,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