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日和徐子融韵
未省千林变作瑶,祇知尊酒侍清宵。
大将臣子明忠孝,妙在阴阳验息消。
忆此老仙冲雪去,归欤两袂喜风飘。
岭头故事诗能纪,今古相逢总不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未曾见识过千百树林化作了美玉,只知道有美酒陪伴着度过这静谧的夜晚。大将军和他的部下们都展现出了忠诚与孝道,美妙之处在于阴阳调和、气息畅通。回忆那位神仙般的老者冲破风雪而去,归来时衣袂飘飘如同乘风而行。山岭之巅的故事如今成了诗歌传颂的题材,古今相逢的人们总不饶舌地讲述着这段佳话。
去完善
释义
《后一日和徐子融韵》是宋代诗人陈文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历史传说,表达了对于忠诚、孝道、友谊以及诗人之间的共鸣的赞美。下面是这首诗的词句注释:
1. 未省千林变作瑶:这句是说,还没有看到树林变成美丽的景象。"未省"表示还没察觉到;"千林"指众多的树木;"变作瑶"是说变成如同仙境般的美丽景象。
2. 祇知尊酒侍清宵:这句是说,只知道用美酒来陪伴这美好的夜晚。"祇知"意思是只知道;"尊酒"指的是美酒;"侍清宵"是指陪伴这美好的夜晚。
3. 大将臣子明忠孝:这句是说,大将和臣子都明白要尽忠尽孝。"大将"是指军队中的高级将领;"臣子"是指大臣和官员;"明忠孝"是指明白并践行忠诚和孝道。
4. 妙在阴阳验息消:这句是说,阴阳之间生命的生灭变化是非常奇妙的。"妙在"表示非常奇妙;"阴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代表着阴阳二气,代表万物生死轮回的规律;"验息消"是指验证生命消长的过程。
5. 忆此老仙冲雪去:这句是说,回想起那位老神仙冒着大雪离去的情景。"忆此"表示回忆起这件事情;"老仙"是对年长且有道行的人的尊称;"冲雪去"是指在大雪中离去。
6. 归欤两袂喜风飘:这句是说,回到故乡,欣喜地感受到风吹过衣袖的感觉。"归欤"表示回到家乡;"两袂"是指两边的衣袖;"喜风飘"是指喜欢感受风吹过衣袖的感觉。
7. 岭头故事诗能纪:这句是说,山岭上的故事可以通过诗歌记录下来。"岭头"是指山岭上;"故事"是指过去的事情或传说;"诗能纪"是指诗歌能够将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8. 今古相逢总不饶:这句是说,从古至今,人们在相逢时总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今古"是指从古至今;"相逢"是指相遇;"总不饶"是指总是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陈文蔚的《后一日和徐子融韵》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人际之间的亲情友情以及对于世事人生的思考。“未省千林变作瑶,祇知尊酒侍清宵”两句开篇,即表现出诗人的超脱世俗的眼光,他并未关心千林的华丽变化,而是专注于酒的醇香与夜晚的宁静。接下来的“大将臣子明忠孝,妙在阴阳验息消”揭示了诗人崇尚忠诚孝道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其对阴阳之道的深刻理解。
“忆此老仙冲雪去,归欤两袂喜风飘”则借用冲雪归人的典故,表达对故友重逢的喜悦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最后的“岭头故事诗能纪,今古相逢总不饶”则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眼光,对于人生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思考。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深度,又有哲理的启迪,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后一日和徐子融韵》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宋光宗时期(公元1190-1194年)。
在这个时期,陈文蔚因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而选择在民间以教书为生,期间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徐子融等。虽然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在学术上却颇有建树,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在宋光宗时期,政治氛围较为压抑,许多文人都受到了打压。然而,这也促使了文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交流,形成了一定的民间文化圈。陈文蔚便活跃在这样的文化圈里,通过与朋友的唱和,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抱负。
徐子融是陈文蔚的一位好友,他们在学术和诗歌创作上有共同的兴趣。在这首诗中,陈文蔚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在这个时期的无奈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