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咏蜡梅

标题包含
咏蜡梅
蜡梅初看十日前,黄深紫鲜香欲然。 要充铜瓶顿棐几,欲折罢折还加怜。 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 是当雪砌与霜檐,欲开未开咸未就。 山叟山居山径荒,祇有竹树参天长。 浮花不省著老眼,此物未免搜枯肠。 雪消霜熟冬行莫,凛日凝天应有数。 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十日前初见蜡梅,黄色深沉紫色馥郁,香气四溢。 要将它插在铜瓶里放在书桌旁,每次想要折下却更加怜爱。 十日后再次观赏蜡梅,黄色变淡紫色枯萎,香气略减。 此时正适合放置在雪砌和霜檐下,即将开放却仍未盛开。 山野老人独居山间,四周只有竹树参天。 眼花缭乱的花卉没能吸引我,唯独对蜡梅无法忘怀。 雪消霜融冬天渐行渐远,严寒的阳光虽然有限, 但蜡梅已经引领了春天的道路,红花绿叶争相斗艳。
去完善
释义
《咏蜡梅》注释: 1. 蜡梅:又称黄梅、黄梅花等,是一种冬季开花的常绿灌木。蜡梅盛开时,花朵色泽金黄,香气扑鼻。 2. 十日前/十日后:指蜡梅花开的前后阶段。 3. 黄深紫香:形容蜡梅花的颜色和香气。 4. 要充铜瓶顿棐几:要放在铜瓶中并放置在书桌的几案上。 5. 欲折罢折还加怜:想要折取蜡梅花,但又不忍心过多采摘。 6. 蜡梅重看十日后:再次看到蜡梅花开已经过了十天。 7. 黄淡紫蔫香欲覆:蜡梅花色变淡,香味渐减。 8. 是当雪砌与霜檐:比喻蜡梅在冰雪覆盖的环境中生长。 9. 欲开未开咸未就:指蜡梅花将要开放却尚未完全开放的状态。 10. 山叟山居山径荒:山里的老人居住在山中,山路荒芜。 11. 祇有竹树参天长:只有翠竹高耸入云。 12. 浮花不省著老眼:老人的眼中看不到其他花朵。 13. 此物未免搜枯肠:指蜡梅花让作者费尽心思去赞美。 14. 雪消霜熟冬行莫:指冬天即将结束,冰雪消融。 15. 凛日凝天应有数:形容天气寒冷,阳光强烈。 16. 蜡梅引破春风路:指蜡梅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17. 红洁缃繁看树树:指春天到来时,满树的蜡梅花竞相开放,呈现出红色和白色的美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咏蜡梅》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描绘蜡梅的诗。诗人在蜡梅开花的过程中,分别以两次观赏的时间点为基础,细致地描述了蜡梅的形态变化。同时,通过蜡梅的绽放和凋谢,诗人传达了春去冬来的自然规律以及人生无常的哲理。 首联“蜡梅初看十日前,黄深紫鲜香欲然”描述的是蜡梅盛开的情景,花朵的颜色金黄且浓艳,香气扑鼻。颔联“要充铜瓶顿棐几,欲折罢折还加怜”,写的是诗人想采摘蜡梅花放入瓶中欣赏,但又不忍心折断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蜡梅花的珍视与怜爱之情。 颈联“蜡梅重看十日后,黄淡紫蔫香欲覆”,描述的是十天后蜡梅花的状况,颜色逐渐变淡、花香渐渐消退。诗人用“欲覆”来表达蜡梅花的凋谢之景,形象而生动。 紧接着的颔联“是当雪砌与霜檐,欲开未开咸未就”,诗人通过描述蜡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里欲开未开的姿态,暗示了春天即将来临,万物开始复苏的自然规律。尾联“蜡梅引破春风路,红洁缃繁看树树”,诗人用“引破春风路”来形容蜡梅花引领着春天的到来,表达出春天正悄悄地靠近,随后满树的蜡梅花竞相开放,成为春天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赵蕃的《咏蜡梅》是南宋时期的一首描绘蜡梅花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左右,此时的南宋政局相对稳定,民间生活较为繁荣。诗人赵蕃此时已经年过六旬,他一生为官清廉,性格刚直,为人称颂。 在当时的南宋,文人墨客们喜好以诗歌来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蜡梅花在冬季开放,花朵黄色,香气浓郁,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赵蕃的这首《咏蜡梅》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诗中描绘了蜡梅花的形态、颜色和香气,以及它在冬季傲霜斗雪的精神风貌。诗人通过赞美蜡梅花,表达了对坚韧不屈、顽强抗争的品质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这种情感反映了南宋文人面对时代风云的豁达心境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