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令
花下愁。月下愁。花落月明人在楼。断肠春复秋。
从他休。任他休。如今青鸾不自由。看看天尽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花在忧虑。月也在忧虑。花儿凋落,明月高悬,人儿独倚高楼。伤心事在春天又在秋天里接连不断。
随他去吧。由他去吧。如今我这只孤鸾已经无法重获自由了。只能看着那天的尽头。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青鸾: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这里用来比喻思妇之心。
2. 天尽头:指远方或边疆之地,表示离愁的遥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愁绪的古诗词。词中通过花、月、人和青鸾等形象,表达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忧愁情绪。
“花下愁”和“月下愁”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展现了词人内心无法排解的忧虑。花落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明月则象征着夜晚的无尽等待。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愁绪愈发显得深沉。
接下来的“断肠春复秋”更是直抒胸臆,将这份愁苦推向高潮。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萧瑟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到无尽的痛苦。
在下半阙中,词人以“从他休”和“任他休”表达了对现实无奈的心情。尽管无法摆脱忧愁,但词人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渴望获得心灵的解脱。
最后一句“看看天尽头”则是以天空作为比喻,象征人们追求自由的愿望。虽然道路漫长,但词人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会找到心灵的归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相思令》是宋代著名词人张元干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即公元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这段时间内,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政治局势复杂多变。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元干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波折。他原本是一位书生,才华横溢,却因战乱而走上了从军的道路。在战争中,他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痛苦和国家的危难,这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时代背景方面,此时正值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危机四伏。尤其是金兵入侵,更是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然而,在这个时期,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抗金名将,如岳飞、韩世忠等,他们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世传颂。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元干创作了《长相思令》这首词。通过描绘离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