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包处士
秋思枕月卧潇湘,寄宿慈恩竹里房。
性急却于棋上慢,身闲未免药中忙。
休抛手网惊龙睡,曾挂头巾拂鸟行。
闻说石门君旧隐,寒峰溅瀑坏书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躺在床上思量着明月照亮了潇湘江水,居住在慈恩寺旁的竹林房间。性格急躁却在棋局上表现出耐心,闲暇之时却忙于寻找良药。别轻易抛出手中的渔网惊醒沉睡的巨龙,曾经挂起头巾帮助鸟儿前行。听说石门的老朋友旧日的隐居之处,寒冷的山峰上瀑布飞溅损坏了书堂。
去完善
释义
1. 枕月:仰观月亮。枕,动词,靠近、挨近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包处士在秋天的晚上,靠在床上,抬头看天,欣赏着美丽的月色。
2. 潇湘:原指湖南省境内潇江和湘江,此处引申为湖南一带地区。
3. 慈恩:指唐朝长安的著名佛寺“大慈恩寺”,位于现在的西安市东南。这里是借代用法,指的是包处士暂时居住的地方。
4. 手网:即渔网。在古代,人们常用鱼网捕鱼。
5. 石门:古县名,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东北。
6. 溅瀑:瀑布飞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的好友包处士的潇洒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其人品和才情的赞美。首句“秋思枕月卧潇湘”形象地展现了包处士寄情山水、超尘脱俗的形象,令人想起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意境开阔高远。第二句“寄宿慈恩竹里房”以竹林为背景,凸显出包处士的清雅高洁。接着“性急却于棋上慢,身闲未免药中忙”体现了他的性情急躁但在下棋时却能慢下来,身体清闲但也在研究草药。这充分展示了他性格的多面性和对生活的热爱。接下来的两句“休抛手网惊龙睡,曾挂头巾拂鸟行”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在钓鱼、砍柴等日常活动中的闲情逸致。最后一句“闻说石门君旧隐,寒峰溅瀑坏书堂”则表达了对友人昔日隐居环境的向往与怀念,同时也传达出对友人品性的景仰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包处士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隐士生活画卷,给人以愉悦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包处士》是唐朝诗人李洞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唐文宗开成年间(公元836年-840年)。这一时期,李洞正处于其诗歌创作的旺盛期。
在创作此诗时,李洞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屡次科举落第。由于他对禅宗佛法有着深厚的信仰,因此选择在山林之间过着隐逸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包括本诗中的主人公——包处士。
当时,唐朝社会崇尚隐逸之风,许多文人墨客以归隐山林为高尚的行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洞与包处士的友谊得以产生并发展。这首诗便是李洞在为包处士送行之际,表达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