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长安苏雍主簿厅
县对数峰云,官清主簿贫。听更池上鹤,伴值岳阳人。
井锁煎茶水,厅关捣药尘。往来多屣步,同舍即诸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脚下小县的云雾缭绕,官员清正廉洁,但主簿生活却贫困。在池塘边听着报时的更鼓声,陪伴着此地的岳阳居民。
水井边的门锁住了煎茶的水声,大厅门关上了捣药的尘埃。来来往往的人步伐匆匆,大家同在一座房子里,便是彼此的邻居。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宿:过宿, 住宿。
2. 长安:中国古代的四大古都之一,现位于陕西省。
3. 苏雍主簿厅:苏雍是官员的名字,主簿厅是他的办公地点。主簿是中国古代文官职位名,地位略低于县令。
4. 县:指行政区划单位,这里指苏雍所在的县。
5. 对:面对,向着。
6. 数峰云:形容山峰众多,如云般飘渺。
7. 官清:指官员清正廉洁。
8. 听更:值班的意思。
9. 池上鹤:形容悠闲的意境,借指生活的安宁与平静。
10. 伴值:陪同时值班的人。
11. 岳阳:湖南省岳阳市,这里代指苏雍的主簿所在地。
12. 井锁:锁住水井。这里可能是描述一种保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13. 煎茶水:泡茶叶水。
14. 厅关:关闭大厅。
15. 捣药尘:利用药材制作的粉尘来清洁环境。
16. 往来:指人员进进出出。
17. 屣步:匆忙走路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首联“县对数峰云,官清主簿贫”,描述了县衙门对面是一片连绵的群峰,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而担任主簿的李洞则因为清廉导致生活贫困。这两句既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又表现了他的人格情操。
颔联“听更池上鹤,伴值岳阳人”,提到在池塘边听更鼓报时的鹤鸣,还有陪伴值班的岳阳乡亲。这表现了李洞与当地人相处融洽的生活场景。
颈联“井锁煎茶水,厅关捣药尘”,描述了井口上的锁链声犹如煎茶煮水,而大厅里的关门声却好像捣药尘埃。这些寻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李洞对生活热爱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观察力。
尾联“往来多屣步,同舍即诸邻”,意味着在这小小的衙门里,人们频繁地往来于各自的职位之间,共同生活在此的每个人都像是邻居一样亲近。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写,传达了诗人清廉、亲民的形象以及对和谐邻里关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宿长安苏雍主簿厅》是唐朝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时间为公元846年,此时正值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以怀才不遇、流落他乡的悲哀心情表达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
在创作该诗期间,李洞正处于人生低谷期。他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科举屡次失利,导致他长期未能进入仕途。为了谋求生计,他不得不四处游历,寄人篱下。这种生活经历使他深切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悲凉气息。
同时,唐朝晚期的社会背景也为李洞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当时,宦官权力日益膨胀,政坛腐化堕落,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时代背景使李洞更加关注民间疾苦,他的诗歌也因此具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