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将之蜀别友人

标题包含
将之蜀别友人
嘉陵雨色青,澹别酌参苓。到蜀高诸岳,窥天合四溟。 书来应隔雪,梦觉已无星。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嘉陵的雨色青青,淡然地告别,斟酌着人参和茯苓。来到蜀地的群山之巅,俯瞰天空,仿佛与四海融为一体。远方的来信应已被白雪覆盖,梦醒时,已不见星辰。如果遇到许多爱吟诗的朋友,不妨一起探讨佛经。
去完善
释义
1. 嘉陵:古水名,即今四川省涪江、嘉陵江的统称,此处代指四川。 2. 青:绿色。 3. 澹别:平静地告别。 4. 参苓:人参和茯苓,皆为药材。 5. 蜀:指古代四川地区。 6. 高诸岳:高于其他山岳,此处喻指蜀地地势较高。 7. 窥天合四溟:形容登上高处看到广阔的天空,如同四海相连。 8. 书来:书信传来。 9. 隔雪:隔着冰雪之地,表示相隔遥远。 10. 梦觉已无星:梦醒时分,星星已经消失,比喻距离朋友远去,思念之情愈深。 11. 多吟友:喜欢吟咏的朋友。 12. 何妨勘竺经:不妨去研究佛经,此处寓意寻求精神寄托以缓解离别之苦。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和赴蜀山水的诗。开篇以“嘉陵雨色青”为引,通过色彩和地形构造了离别的场景。随后诗人笔锋一转,写到“澹别酌参苓”,传达出即将与友人分别的惆怅和失落。接下来的两句“到蜀高诸岳,窥天合四溟”更是勾勒出宏伟的山川景象,预示着路途的险阻。诗人通过遥寄书信、梦想现实等手法表达出行程中的艰辛和对友情的珍视。而最后两句“若遇多吟友,何妨勘竺经”则表达了诗人在艰苦行程中对于相遇知音的期待以及坚定信仰的心态。整体而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豪放、深沉的情感,既传达了人生哲理,又富有艺术韵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将之蜀别友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在即将离开长安前往蜀地时,与朋友告别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左右。 当时,唐朝历经安史之乱、牛李党争等社会动荡,国力逐渐衰弱。然而,由于文人士大夫的诗歌创作热情依然高涨,诗歌在社会上仍然具有较高的地位。李洞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传统文化和诗歌氛围的熏陶,逐渐成为了一位著名的诗人。 作为一位追求理想的人,李洞在长安时期曾尝试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这使得他产生了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想法,因此决定离开长安,前往蜀地寻求新的生活。在告别朋友之际,他感慨万分,以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