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避暑庄严禅院

标题包含
避暑庄严禅院
定里无烦热,吟中达性情。入林逢客话,上塔接僧行。 八水皆知味,诸翁尽得名。常论冰井近,莫便厌浮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内心平静没有烦恼和燥热,在诗词中表达真实的情感。走进森林遇到客人闲聊,登上佛塔与僧人同行。品尝八水的美食,认识许多有名望的老者。经常谈论冰井的故事,不要过于厌倦世间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定里:即禅定境界,佛教指身心寂静的状态。 2. 八水:这里指的是北京的八水河。 3. 冰井:古代北京的宫殿名,因有井泉冬季不冻而得名。
去完善
赏析
《避暑庄严禅院》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洞在禅院消暑时的所见所感。诗人在寺中安定的环境下,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定里无烦热,吟中达性情”,表现了诗人在宁静的禅院之中,抛却烦恼,以诗抒发真性情的状态。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禅院中的日常活动。与客人交流,与僧人同行,融入自然的氛围中,体验到禅院的和谐与宁静。“入林逢客话,上塔接僧行”,表达了诗人与周围环境及人的紧密联系。 此外,诗中还表现了诗人对于禅院周边环境的熟悉和喜爱。“八水皆知味,诸翁尽得名”,表明诗人深谙禅院周围的水源地,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才华横溢的形象。 最后,诗人表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感悟。虽然生活看似平静而美好,但他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迷恋这种舒适的生活。“常论冰井近,莫便厌浮生”,传达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理,使整首诗的意境得以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避暑庄严禅院》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题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时期(约公元800年左右),正值唐德宗贞元年间。 在这个时代,佛教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禅宗尤其受到士人阶层的喜爱。李洞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墨客,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夏日避暑时来到了庄严禅院,感受到了禅院的宁静与祥和,从而写下了这首诗。 在这段时间里,李洞的人生经历较为坎坷。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倍感挫败,但同时也让他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佛学研究。在禅院消暑期间,李洞或许正是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哲理。 唐朝时期,社会繁荣稳定,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佛教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寺院成为了文人士大夫们交流学术、切磋技艺的重要场所。在这种背景下,李洞来到庄严禅院,既是为了避暑,也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安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