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迢迢来极塞,连阙谓风吹。
禅客呵金锡,征人擘冻旗。
细填虫穴满,重压鹤巢欹。
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
正繁秦甸暖,渐厚楚宫饥。
冻挹分泉涩,光凝二阁痴。
踏遗兰署迹,听起石门思。
用表丰年瑞,无令埽玉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遥远的边疆,连绵不绝的山川如风吹过。
僧人拿着金锡诵经,军人挥舞冻旗出征。
细细地填满虫穴,重重地压在鹤巢上。
阳光在野外轻轻飘荡,寂静的夜晚月光洒落在池塘。
温暖繁华的秦国地带,饥饿的楚国宫殿逐渐消失。
寒冷中人们艰难地汲取泉水,光滑的二阁凝结着时光。
踩着兰署的足迹,听着石门的回响。
用这个表示丰收年的祥瑞,不要让扫把触及玉石的台阶。
去完善
释义
1. 极塞:指极为边远的地区,这里指诗中的雪山所在之处。
2. 阙:古代皇宫大门前的两边高台,供瞭望之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吹过宫殿的门户"。
3. 禅客:出家人或参禅的人。这里指在风雪之中坚持修行的僧人。
4. 呵金锡:意思是寒冷的天气使僧人的呼吸化为白气,萦绕在金锡之上。
5. 征人:出征或远行之人,这里指在风雪天行军的士兵。
6. 擘冻旗:指士兵们举着冻僵的旗帜行进。
7. 虫穴:昆虫的巢穴,这里指地面上被白雪覆盖的小孔,可能是虫子的冬眠洞穴。
8. 鹤巢:鹤的巢穴。这里指雪落在树上,使得树看起来像鹤巢。
9. 有影晴飘野,无声夜落池:阳光照射下,雪花在空中飘舞;夜晚时,雪花静静地下落到水池中。
10. 秦甸:古代的秦国地区。这里指代广大的西北地区。
11. 楚宫:古代的楚国地区。这里指代长江流域一带。
12. 冻挹:指从寒冷的泉水中汲取水。
13. 光凝二阁痴:阳光照射下的雪景使观者如痴如醉。
14. 兰署:古代兰台的别称,是汉代宫廷藏书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曾任职过的官署。
15. 石门:泛指山洞。这里引申为隐居之地。
16. 用表:用来表示、象征。
17. 无令埽玉墀:不要让扫雪的人在殿堂台阶上打扰这美景。
去完善
赏析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雪》是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述了雪景之美和诗人对雪的感慨之情。在寒冷的冬季,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覆盖了大地的一切,使世界变得洁白无瑕。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寂寥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首诗歌的创作时间。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而李洞生活在晚唐时期(约800年-860年)。这个时期政治动荡,战乱频发,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李洞的诗作充满了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其次,我们要了解诗人李洞的个人经历。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取得成功。这使得李洞的内心充满了失落和无奈。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创作了大量的诗篇,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最后,我们要关注一下晚唐时期的背景知识。这一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衰落,藩镇割据严重,民不聊生。面对这样的社会现状,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找心灵的寄托。李洞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