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寓言

标题包含
寓言
三千宫女露蛾眉,笑煮黄金日月迟。 麟凤隔云攀不及,空山惆怅夕阳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几千名宫女含羞展露蛾眉,笑容满面地煮着黄金般的粥食,时间仿佛停滞不前。可惜无法触及那如同龙凤般的高尚境界,只能在寂静的山中感叹时光,惆怅地看着夕阳西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三千宫女:指唐玄宗时期的三千佳丽。 2. 露蛾眉:形容宫女们的美艳。 3. 黄金日月:指皇宫里的豪华生活。 4. 麟凤:即麒麟与凤凰,比喻贤能之士。 5. 隔云:比喻难以接近。 6. 空山:指朝廷之外的地方。 7.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忧伤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哀愁和失落。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宫女们欢愉的场景与孤独的自己,表达了无法触及理想境界的无奈心情。 首先,诗的前两句“三千宫女露蛾眉,笑煮黄金日月迟”描述了宫廷中女子欢声笑语、欢度时光的画面。这里用了“三千宫女”这一数字,突出了宫女的众多,表达了热闹繁华的氛围。同时,“露蛾眉”形象地描绘了宫女们的美丽容颜,使人仿佛能看到她们自信的笑容。而“笑煮黄金日月迟”则暗含了荣华富贵,流露出诗人对这美好生活的向往。 紧接着,第三句“麟凤隔云攀不及”则突然转变视角,以麒麟和凤凰比喻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表达出自己虽有凌云壮志却无法实现的苦恼。诗人用“隔云攀不及”来形容这种距离感,传达出渴望却无法触及的无奈心情。 最后一句“空山惆怅夕阳时”则以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面对美好景象时的哀愁和失落。此时,作者将镜头从繁华的宫廷转向了宁静的空山,用“惆怅”一词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忧虑和困扰。而在夕阳时分,这一时刻的美好却被诗人看作是短暂的,暗示了现实中无法实现理想的残酷现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寓言》是晚唐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晚唐时期,大约在公元850年至900年之间。这个时期,唐朝国势逐渐衰微,社会动荡不安,民间疾苦严重。诗人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深深忧虑和关注。 在这个时期,李洞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身名门,但家道中落,生活困顿。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和不满。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民间疾苦,批判现实不公,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晚唐时期,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等原因,民生疾苦严重,社会秩序混乱。这种时代背景为李洞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在《寓言》一诗中,通过对动物的描绘,表达了民众在战乱中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不公,表达了对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