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水墨障子
若非神助笔,砚水恐藏龙。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
壁根堆乱石,床罅插枯松。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蛩。
挂衣岚气湿,梦枕浪头舂。只为少颜色,时人著意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没有神奇的力量来帮助我书写,恐怕砚台里的墨水也会隐藏巨龙。研磨出一寸的墨,可以描绘出千仞高的山峰。
墙壁的根部堆放着杂乱的石头,床铺的裂缝中插着枯萎的松树。岳麓山被老鼠穿过,湘江在蟋蟀声中绽放。
挂起来的衣服沾满了雾气,做梦的时候仿佛听到浪花拍打的声音。只因为缺少颜色,所以人们并不在意这些景象。
去完善
释义
1. 若非神助笔:“神助”表示神奇的功力或帮助;“笔”这里指绘画工具。这句话说如果不是有神奇的帮助,就画不出这样的效果。
2. 砚水恐藏龙:“砚水”指研墨的水,暗含研墨的动作;“恐藏龙”,比喻画中可能有威武的气势或深远的意境。
3. 研尽一寸墨:指研墨的过程,一寸墨是画面的细节之一。
4. 扫成千仞峰:“扫”在绘画中指描画,有清洁之意;“千仞峰”是指高耸的山峰,形容画面中山峦的雄伟壮观。
5. 壁根堆乱石:“壁根”指墙壁下方,这里用来形容画面中的一景;“堆乱石”描绘画面中的石头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表现出画面的立体感。
6. 床罅插枯松:“床罅”指床头,这里用来形容画面中的一景;“插枯松”描绘画面中的松树干枯直立,表现出冬天的气氛。
7. 岳麓穿因鼠:“岳麓”是指湖南岳麓山,这里是作画之地;“穿因鼠”指老鼠在岳麓山中穿行,这里用鼠喻画中的细微之处。
8. 湘江绽为蛩:“湘江”是湖南省的一条重要河流;“绽为蛩”指湘江上的船只在岸边停泊,这里用蛩(蝗虫)比喻船只,强调画面的细致。
9. 挂衣岚气湿:“挂衣”暗示诗人自己也在画面中;“岚气湿”是说雾气湿润,表现环境的氛围。
10. 梦枕浪头舂:“梦枕”暗示诗人在画面中休息;“浪头舂”表示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11. 只为少颜色:这句是说画作的色彩还不够丰富。
12. 时人著意慵:“时人”是指当时的人们,这里的意思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这幅画的独特之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画家创作山水画作品的诗。诗人通过想象画家的创作过程,以及画作的细节,表达了对于画作的赞美和欣赏。首先,诗人强调画家技艺的高超,认为如果没有神的帮助,那么画家用笔技巧将无法达到如此境界。接着,诗人以研尽一寸墨、扫成千仞峰来形容画面的壮丽景色,形象地展现出画面的层次感。同时,诗人还描述了画面中的细节,如壁根的乱石、床罅的枯松等,这些元素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立体。最后,诗人提到画作中展示出的自然风光,如岳麓的穿因鼠、湘江的绽为蛩等,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画家技艺的敬佩。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画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水墨障子》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描绘山水画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末年,即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山水画艺术在唐朝逐渐发展成熟,许多画家开始尝试以水墨技法表现山水风光,这种画风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和推崇。
李洞生活在唐朝末年,正值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对国家的现状感到忧虑和痛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寄情山水,通过对水墨障子的观赏,表达了自己对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李洞描述了水墨障子中的山水景色,以及他在观赏画作时的感受。他用“山风吹破水墨图”来形容画面中山水的生动形象,表达了画家精湛的画技。同时,他也通过诗句表达了对画中静谧景色的赞美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