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

标题包含
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
人言紫绶有光辉,不二心观似草衣。 尘劫自营还自坏,禅门无住亦无归。 松根穴蚁通山远,塔顶巢禽见海微。 每话南游偏起念,五峰波上入船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们说紫色的丝带熠熠生辉,一心不乱如穿着粗布衣。 红尘中的劫难总是自我生灭,佛门之中无所依靠也无归宿。 松树下的蚂蚁穿透大山,塔顶上的鸟可以看到海的边际。 每次谈论南方之旅都会勾起回忆,那五座山峰和波光粼粼的海面曾映入我们的船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紫绶:古代高官佩戴的紫色丝带。 2. 不二心观:佛教术语,指一心不乱的境界。 3. 草衣:比喻僧人朴素的生活。 4. 尘劫:佛教术语,意指尘世之劫难。 5. 无住:指佛家所说的无固定居所,随处安身。 6. 五峰:此处可能指的是湖北鄂州五峰山,唐代著名禅师神秀曾在此山修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描绘僧人心境的诗歌。首联以“紫绶”比喻荣华富贵的世界,而将僧人的“不二心观”比作简朴的“草衣”,表现出诗人对僧人清心寡欲生活的赞美。颔联则通过描写尘世的纷扰和瞬息万变,以及禅门的超脱与无所依归,强调出僧人超越世俗的心灵境界。颈联则以生动的场景描绘,表现出了禅院环境的宁静和深远。尾联则通过描述诗人和禅师谈论南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敬仰和对超脱尘世的美好向往。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悠远,形象地展示出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是唐朝诗人李洞的作品。据学者研究,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左右。 在这一时期,李洞在官场上的发展并不顺利,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成功。然而,这并未影响他对诗歌的热爱和对佛教的信仰。他在这一时期与多位诗人和僧人交好,其中包括刘驾博士和庄严律禅师。 当时,佛教在中国社会地位很高,受到皇室和文人士大夫的推崇。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禅定和顿悟,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庄严律禅师便是当时一位著名的禅宗大师,他的智慧和修为得到了广泛认可。 在这种背景下,李洞写下了这首《和刘驾博士赠庄严律禅师》。诗中以赞美的口吻描绘了庄严律禅师的高尚品质和佛学造诣,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洞在那个时代的文人风貌和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