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喜友人见访
入云晴斸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
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飘浮在空中的云朵映衬下,阳光穿透而来,人们在这时挖掘茯苓。天色渐暗,人们在山林与石头之间互相招呼。在这里,诗人眼中别无他物,只有那半潭清澈的秋水和一座小山。
去完善
释义
1. 入云晴劚茯苓还:这句诗描写了山中采药的情景,“劚”是古汉语词汇,意为挖掘,这里指采药;“茯苓”是一种药材,可以滋补身体,祛病延年。
2. 日暮逢迎木石间:这句诗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在山中相逢的情景,“日暮”指的是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象征着一天即将结束。
3. 看待诗人无别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待友人的真诚态度,没有任何其他杂念,只把友人当做最珍贵的人来看待。
4. 半潭秋水一房山:这句诗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达出诗人在山中的愉悦心情。
去完善
赏析
《山居喜友人见访》是一首描绘作者山居生活的诗作,表达了与友人在山中的欢愉之情。首句“入云晴斸茯苓还”以深山采药的情景作为开篇,展现了山中生活的自然情趣和闲适之感。“日暮逢迎木石间”则描述了诗人在夕阳西下时于山林之间迎接友人来访的场景,表现了二人之间的真挚友情。
尾联“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是本诗的点睛之笔,运用对比手法,将山中清泉、亭台楼阁等与诗人自身融为一体,突出强调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与自然景物的亲近感以及内心的恬静与满足。同时,这句诗也传达了诗人视友谊为最珍贵之物的情感态度,使全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喜友人见访》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左右,当时李洞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
在这段时间里,李洞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热爱文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跻身官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转而投向佛教的怀抱,寻求心灵的慰藉。他在山林间隐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用诗歌表达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李洞所处的时代,晚唐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而佛、道两教在此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许多人选择在深山古刹中寻求解脱。因此,李洞的选择在当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