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毙驴

标题包含
毙驴
蹇驴秋毙瘗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 三尺焦桐背残月,一条藜杖卓寒烟。 通吴白浪宽围果,倚蜀青山峭入天。 如画海门搘肘望,阿谁家卖钓鱼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蹇驴在秋天的荒野中死去,只好将吟唱的旧竹鞭收起。焦桐琴上背着一弯残月,藜杖在寒冷的烟雾中屹立。通往吴地的白浪宽阔如围果,倚靠蜀地的青山峻峭入云。如同画中的海门令人期待,那是哪户人家在出售钓鱼船?
去完善
释义
1. 蹇驴:跛足的驴子,这里指诗人自己的坐骑。 2. 毙:死亡。 3. 瘗:埋葬。 4. 敲吟:形容诗人写诗时的苦思冥想。 5. 旧竹鞭:诗人常用的竹制马鞭。 6. 三尺焦桐:指古琴,焦桐是古琴的别称。 7.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拐杖。 8. 通吴白浪:指长江下游地区,吴地通常指代江南一带。 9. 倚蜀:指靠近四川的地方。 10. 峭入天:形容山势险峻,直冲云霄。 11. 海门:海上的门户,这里可能指的是江苏的海门岛。 12. 搘肘:支撑着胳膊肘,表示倚靠或支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诗人以一只在秋天死去的蹇驴开篇,用“瘗荒田”来形容它的命运,表达了对生命的哀伤之情。接着诗人用“忍把敲吟旧竹鞭”来表达自己对这只驴的同情和无奈。诗中的“三尺焦桐”和“一条藜杖”分别代表了诗人的琴和手杖,它们与“残月”和“寒烟”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孤寂、冷落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通吴白浪宽围果,倚蜀青山峭入天”则转向了广阔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描绘长江、蜀山的美景,表达了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豁达。最后两句“如画海门搘肘望,阿谁家卖钓鱼船”则将视线投向了远方的海门,诗人想象着在那里有谁在出售钓鱼船,这可能意味着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宁静。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的坚韧,又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毙驴》是唐代诗人李洞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朝晚期,具体年份不详。 在这个时期,李洞作为一个文人和学者,身处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通过对驴子死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衰落阶段,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发,宦官权力斗争激烈,边关战事不断。这种时代背景使得文人墨客们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他们在作品中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总的来说,李洞在《毙驴》这首诗歌中所展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既反映了他个人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遭遇和感悟,也揭示出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和问题。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