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可上人

标题包含
赠可上人
寺门和鹤倚香杉,月吐秋光到思嚵。 将法传来穿泱漭,把诗吟去入嵌岩。 糢糊书卷烟岚滴,狼籍衣裳瀑布缄。 不断清风牙底嚼,无因内殿得名衔。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寺庙门口有一排香杉,仙鹤依靠在那里。秋天的月光洒落,让人陷入深思。 这里的人们传承着古老的佛法,诵读诗歌的声音在群山之间回荡。 烟岚模糊了书籍,衣服凌乱地散落在瀑布边。 清风不断地吹过,却无法听到它的声音。在这样的地方,很难在皇宫中获得名声。
去完善
释义
1. 和鹤:这里指与鹤为伴,形容可上人与鹤共处的清静修行生活。 2. 香杉:指寺庙周围高大的杉树,散发出香气。 3. 月吐秋光:形容秋天的月光洒在地面。 4. 思嚵:深思冥想。 5. 泱漭:广大无边的样子,这里指大海。 6. 崁岩:山间的岩石峭壁。 7. 糢糊书卷:指诗人阅读佛经时的情境。 8. 烟岚滴: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象。 9. 狼籍衣裳:衣服散乱的样子,形容瀑布冲刷的情形。 10. 瀑布缄:形容水流声如言语般倾诉。 11. 清风:比喻佛法的教化。 12. 牙底嚼:原意是指咀嚼食物,这里表示深入领悟佛法。 13. 无因:没有机会,无法做到的意思。 14. 内殿:皇帝居住的宫殿,这里指皇宫中的职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李洞写给一位名叫“可上人”的僧人朋友的,表达了诗人对其品德和才华的赞誉。首联描述了寺院的美好环境,与上人和鹤倚在香杉树下,秋天的月光洒在树梢,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颔联则描绘了可上人传播佛法、吟咏诗歌的精神风貌,他穿越茫茫江湖,把诗歌带进了幽深的山岩。颈联通过模糊的书卷、缭绕的烟雾、湿润的衣物等细节,形象地展现了可上人勤奋修行的场景。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可上人清风般的高尚品质的赞美,虽然他未能在京城获得崇高的声誉,但他的品德却是值得人们称颂的。整首诗以寺院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可上人认真修行、传播佛法的形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他的深厚友谊和崇高的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可上人》这首诗出自唐朝诗人李洞之手,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定,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大致可以推测是在其生活的晚唐时期(847-904年)。在这首诗中,李洞以禅理入诗,表达对友人可上人的尊敬与祝福。 在晚唐时期,唐朝国势日渐衰落,政治腐败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李洞身处这一历史时期,内心充满了忧虑与感慨。他青年时曾积极求学,渴望报效国家,但未能如愿。后来投身禅宗,希望通过修行求得心灵的宁静。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诗篇,如《赠可上人》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此外,晚唐时期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禅宗,寻求精神寄托。李洞作为其中的一员,结交了许多僧侣朋友,如可上人等。在与这些僧侣的交往中,他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首《赠可上人》就是他在与可上人交流过程中产生灵感而创作的,表达了对其友人品格的赞美以及对禅宗思想的信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