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叶公棋阁
带风棋阁竹相敲,局莹无尘拂树梢。
日到长天征未断,钟来岳顶劫须抛。
挑灯雪客栖寒店,供茗溪僧爇废巢。
因悟修身试贪教,不须焚火向三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拂,竹林间回荡着棋子撞击的声音,棋盘干净明亮,仿佛不沾一丝尘埃。阳光普照,比赛永无止境,钟声响起,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而美好。雪中的旅人点亮油灯,投宿在寒冷的客栈;山间的僧人烧水烹茶,寻找废弃的鸟巢作为茶具。从这一切中,我领悟到了修行和尝试的重要性,无需点燃香烛,朝向那遥远的山林与天地自然交融。
去完善
释义
1. 宿:住宿;过夜。
2. 叶公:指春秋时期楚国叶县的县令沈诸梁,字子高,封于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故称叶公。此处以叶公借指李白。
3. 棋阁:下棋的楼阁。
4. 带风:带有风声。
5. 局莹:棋盘明亮。
6. 无尘:没有灰尘。
7. 拂树梢:轻拂树梢。
8. 日到长天:太阳升到高空。
9. 征未断:征途未断。
10. 钟来岳顶:钟声从山顶传来。
11. 劫须抛:尘世烦恼要抛开。
12. 挑灯雪客:点亮灯火的雪中旅客。
13. 寒店:寒冷的小店。
14. 供茗:供应茶水。
15. 溪僧:山溪边的僧人。
16. 爇废巢:焚烧废弃的鸟巢。
17. 修身:修养身心。
18. 贪教:贪婪的教育。
19. 不须焚火:不必焚烧火焰。
20. 三茅:三茅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境内的玉峰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叶公棋阁度过的一个宁静的夜晚,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和个人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修身养性、超脱世俗的向往。首先,“带风棋阁竹相敲”描述了棋阁的风声与竹叶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局莹无尘拂树梢”则通过形容棋盘洁净、没有尘埃,以及树木的形态,进一步表现了环境的清新脱俗。
“日到长天征未断,钟来岳顶劫须抛”这一联则是诗人对时间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思考。太阳在天空中升起,时间不断流逝,然而人生的征程却永无止境;而远处山峰上寺庙的钟声响起,让诗人意识到,无论是人生的困扰还是烦恼,都应像抛去灰尘一样将其抛弃。
随后的“挑灯雪客栖寒店,供茗溪僧爇废巢”则刻画了诗人在这个夜晚的所见所闻。点燃油灯的旅人在这寒冷的地方找到了歇息之处,而来自溪边的僧人则用废弃的巢来烧水泡茶。这两个场景表现出人们的朴素生活和内心的平静,与诗人内心的向往相呼应。
最后的“因悟修身试贪教,不须焚火向三茅”是诗人的感悟,也是整首诗的主题。诗人认为,要想修养身心,并不需要效仿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而是应该像那些生活在简朴环境中的僧人和旅客那样,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宿叶公棋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李洞生活在唐宪宗至宣宗年间(公元806年-859年),这个时期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李洞是当时的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一生清苦。他曾游历名山大川,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游历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自己情怀的诗篇。这首《宿叶公棋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首诗中,李洞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景。他通过对月亮、树叶、风声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死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展现了一位隐士的高尚情操和人生哲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