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醉画王处士

标题包含
送醉画王处士
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 别后鹤毛描转细,近来牛角饮还麄。 同餐夏果山何处,共钓秋涛石在无。 关下相逢怪予老,篇章役思绕寰区。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洞(生卒年不详),字才江,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记载较少,主要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 据《全唐诗》记载,李洞是京兆人,即今陕西西安一带。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境富裕,但本人却生活...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数载得意地栖身江南水乡,尽情畅饮直至夜泊湖畔。 别离之后眉目更显清秀,如今饮酒仍旧豪爽依旧。 共同品尝夏天的水果在何方,一同钓鱼又在哪个地方? 关口重逢倍感岁月蹉跎,满腹思绪只能寄托笔端。
去完善
释义
1. 南吴:指南方吴地,这里指苏州一带。 2. 兰舟:用兰木制造的船,泛指华美的船。 3. 落湖:可能是指苏州的著名景点“耦园”附近的湖泊。 4. 鹤毛描:形容画笔纤细,绘画技巧高超。 5. 牛角饮:指牛饮,即豪饮,这里是说饮酒的方式比较粗犷。 6. 夏果:夏天成熟的果实,这里可能指的是枇杷、杨梅等南方水果。 7. 山何处:山中某处的意思。 8. 秋涛:秋天的波涛,这里可能指钱塘江观潮。 9. 石在无:石上存在的意思。 10. 关下:指过关,这里可能指经过某个城门或关卡。 11. 篇章役思:意思是写作时不断思考,绞尽脑汁。 12. 绕寰区:形容作品传播广泛,影响深远。
去完善
赏析
《送醉画王处士》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一首描绘友情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叙述与醉画王处士在南吴的相聚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 首联“几年乘兴住南吴,狂醉兰舟夜落湖”,描述了诗人和醉画王在南吴地区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他们用醉态表达生活的惬意,一同欣赏夜晚的湖光山色。这表达了诗人对这段愉快时光的怀念。 颔联“别后鹤毛描转细,近来牛角饮还麄”,用鹤毛和牛角的形象比喻,表现了诗人与醉画王分别后的各自变化。鹤毛描绘得越来越精细,代表着醉画王在技艺上的不断提高;牛角饮则更加粗犷,意味着诗人在饮酒方面的豪放不羁。这两句展示了两位朋友性格迥异的特点,以及对彼此成长的关注。 颈联“同餐夏果山何处,共钓秋涛石在无”,回忆了诗人与醉画王共同度过的快乐时光。他们一起品尝夏天的水果,共享美食的快乐;一同垂钓秋天的波涛,感受大自然的壮观。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传达了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 尾联“关下相逢怪予老,篇章役思绕寰区”,表达了诗人与醉画王再次相遇时的感慨。他们感叹时光荏苒,彼此都已年迈。尽管如此,他们对诗歌的热爱依旧不变,借诗篇表达对友情的深深眷恋。这句诗流露出诗人的豁达心态和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南吴地区生活点滴的回忆,展现了诗人与醉画王之间深厚的友情。诗人运用生动的形象比喻、具体的场景描写以及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成为一首充满真挚情感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醉画王处士》,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李洞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窥见他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深沉的内心世界。据考证,此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时期(公元847-859年)。 在这个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中晚期的阶段,社会政治腐败,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失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李洞也不例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友人王处士醉心于绘画,放浪形骸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